2025年11月2日,宁德市蕉城区上海商会第八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喝好茶到闽东”系列推介活动之宁德天山茶上海推介会在上海顺利举办。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绍曦,区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姚正水,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叶凌燕,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向华,区政协副主席黄尚晃,以及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沪乡贤、各界嘉宾与商会会员齐聚一堂,共话茶缘、共商发展,为宁德天山茶走向更广阔市场按下“加速键”。

(龚雯 摄)
活动期间,在访谈节目“喝的是仙气,品的是贵气”——宁德天山茶沉浸式推介访谈中,主持人与宁德市蕉城区政协副主席黄尚晃、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茶文化专家、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叶灿女士、蕉城区茶业协会会长阮宜朴、蕉城区上海商会会长叶如杰展开深度对话,带领观众从全方位了解宁德天山茶的定位与独特魅力。

(林铖昕 摄)
在专题推介环节,黄尚晃从品牌历史、文化底蕴与产业价值等多维度宣传推介宁德天山茶,详细介绍了宁德天山茶的“好”和“强”,“未来要做成什么样子”。并指出,上海高端茶消费氛围浓厚,为天山茶提供优质了市场基础,希望乡贤同心发力,依托上海科创资源,创新赋能家乡茶叶产业,开发茶味冰淇淋等跨界产品、开设品牌旗舰店、打造高端茶空间等,推动天山茶突破农产品范畴,升级为科技产品与文化IP,将这份来自蕉城的“生态瑰宝”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林铖昕 摄)
随后,蕉城区茶叶协会与上海商会正式签署了宁德天山茶公共品牌合作运营推广协议,标志着两地携手推动茶品牌建设进入新阶段。

上海商会会长叶如杰在祝辞中表示,天山茶是家乡的馈赠,含着山水清冽与茶人匠心。推广天山茶不仅是推广一款家乡特色农产品,更是延续“乡情”、带动家乡23万茶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未来,商会将积极扮演好蕉城在沪“形象代言人”和“发展助推器”的角色,以茶为纽带,促沪蕉合作,让茶香满沪上,助两地共发展。
宁德市商会会长、蕉城商会荣誉会长谢碧蕊在致辞中表示,宁德天山茶作为蕉城的茶业公用品牌,是家乡骄傲,值得向上海乃至全国推广。希望在沪乡亲积极响应,为家乡茶产业发展出力。上海市宁德商会也将与蕉城上海商会紧密合作,助力这一优质茶品牌走向更广阔市场。

(林铖昕 摄)
陈绍曦代表蕉城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宁德天山茶是蕉城的“黄金叶子”,更是“闽东之光”的鲜活载体。近年来,蕉城深耕茶产业,持续实施茶文化“三个一”工程,搭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协同的科技平台,加快“天山菜茶”种质资源选育,建成宁德和上海天山茶文化体验中心,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茶韵;2025年天山茶亮相央广网“云遇丰收节”直播,还荣获“中茶杯”绿茶组茶王奖,实现福建绿茶在这一奖项上的“零突破”;如今“天山绿茶”作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35.55亿元,这背后是每一位蕉城茶农的坚守,是每一份匠心的传承。当前,蕉城“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天山茶产业是蕉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希望各位企业家乡贤们能继续当好上海、蕉城两地的“融通桥梁”,充分发挥上海“长三角龙头城市”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更要主动推广天山茶,积极推动蕉城茶产业链与长三角消费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让家乡的”生态好茶”变成“富民好茶”,助力茶产业融入更高层次发展格局。

(林铖昕 摄)
活动期间,陈绍曦区长还为“宁德天山茶上海推广体验中心”授牌。该体验中心的落地,将成为宁德天山茶在上海展示形象、推广文化、拓展市场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推动天山茶融入上海消费市场。

(林铖昕 摄)
此外,活动现场还通过脱口秀《蕉城茶事》、情景朗诵《天山茶语》、情景剧《海上茶路》等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生动演绎宁德蕉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传承。此次宁德天山茶上海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汇聚政府、企业、商会、乡贤等多方力量,为天山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沪蕉两地深化合作开启了新征程。
相关链接>>>
一片茶香连沪宁 千年文脉续新章
——宁德天山茶上海推介会上的讲演辞
黄尚晃
尊敬的各位乡贤、各位同仁:
大家好!
黄浦江潮涌吴淞口,天山茶香漫上海滩。今天,我们面前的这杯清茶,盛着的是蕉城的峰峦叠翠、溪涧潺潺,藏着的是我们魂牵梦绕的乡愁,更映着蕉城儿女闯滩逐梦的滚烫故事。受区委、区政府委托,我谨代表60万蕉城父老,向每一位以他乡为故乡、以故乡为根脉的游子,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提及宁德天山茶,想必大家心头都翻涌着岁月的暖意。我们的祖辈父辈用这片茶,换来衣食住行,换来我们上学的书本费;这片茶,是蕉城人干事创业的全部底气,更是我们蕉城人走出大山的勇气……这片茶,从来不是普通的饮品,而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具象,更是刻在我们血脉里的文脉,融在商脉中的根基。
今天,我想和大家说三件事:我们的茶,到底好在哪里?我们的茶,到底强在哪里?我们的茶,要做成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茶的“好”,是天地造的,是祖宗传的
宁德天山茶,素有“吸地气、聚仙气、承贵气、送福气”的美誉,这份好,是自然的偏爱,更是历史的沉淀。
宁德天山茶的“珍”,在“基因天选”。北纬26度黄金产茶带的蕉城,坐拥中国茶树同源“演化核心区”。13万亩茶树扎根亿年风化的沙砾沃土,与花果林草共生共融,茶树根系吸足了“地气”,泡出来的茶才有这种“咽下去还回甘”的口感。更难得的是,霍童山、支提山、天目山、白马山、龟山,百年古菜茶苍劲挺立,延续着商周时期的茶种基因。今天,在我们茶杯中回荡的,就是商周时期穿越而来的茶香。
宁德天山茶的“妙”,在“山水养韵”。700-1000米的海拔高度,白天漫射光穿透云层滋养嫩芽,夜里云雾缭绕裹挟花果芬芳,与枝干苔枞、石壁青苔交融,酿成鲜爽甘醇的花果枞香。轻啜一口,喉间回甘绵长,恰似天地灵气在舌尖流转。
宁德天山茶的“贵”,在“千年积淀”。自南北朝起,天山茶便浸润儒、释、道文脉。霍童洞天,陶弘景采药炼丹、葛洪以茶入药;支提山,僧人元表传茶高丽。唐代腊面茶、宋代明代芽茶、叶茶,清代支提茶,都是皇室贡品;清代三都澳“福海关”是“海上茶叶之路”的起点,茶叶出口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如今,宁德天山绿茶获评“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35.55亿元。宁德天山的茶,从远古时期的“绿水青山”“禅茶仙丹”到如今的“金山银山”,是祖祖辈辈的荣光,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其次,我们茶的“强”,是硬核拼的,是科技撑的
区委、区政府锚定“一茶一鱼一旅”战略,以五年磨一剑之功,推动茶产业筑牢根基、破局升级。
一是标准化筑基,生态为魂。改造低产茶园、推行有机肥替代,建成13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茶叶抽检合格率100%。每一片茶叶,都带着“生态零污染”的底气。
二是精加工赋能,品类突围。盛世大翔茶业研发500多种花果茶配方,江南茶业深耕金花白茶,仙洋洋生物科技拓展茶浓缩液系列产品,形成“绿茶为根、白茶为主、红茶并举,花果茶、金花白茶、茶浓缩液等年轻向健康养生产品异军突起”的品类格局,让茶叶不再局限于冲泡,更融入现代多元生活。
三是广贸易拓界,市场扬帆。宁德天山茶公用品牌推广体验中心落地宁德和上海两地,海上茶香、峻山野等企业布局全国线下网络,千懿等6家茶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我们还创新“支部引领、国企主导、金融支撑、科技赋能、龙头联动”的“五方共建”模式,破解发展瓶颈;“天山菜茶”种质资源保护区建成;宁德天山绿茶斩获“中茶杯”鼎承茶王奖、获评“闽茶杯”状元奖七连冠。这一份份成绩单,是家乡茶产业的硬实力,更是与沪上市场合作的定心丸。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茶的未来,是你我拧成一股绳、干出一片天
各位乡贤,家乡的茶已经备好“金叶”,发展的路已经铺就坦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蕉城人同舟共济的向心力!这里,我有三个期待,与大家共勉:
第一个期待,让天山茶香飘满申城大地。如今的上海,高端茶风正劲。外滩会所争藏稀缺古树茶,武康路茶空间引领“茶美学”潮流,金融圈以茶为媒谈合作。茶已成为生活里的“雅致奢侈品”。各位乡贤手握资源、深谙市场,不妨携手开创品牌旗舰店、置建高端茶空间:让宁德天山绿茶的“独珍香味”飘进外滩会所,让宁德天山红茶的“花果醇香”入驻梧桐茶室,让宁德天山白茶的“花香蜜韵”走进金融城,让年轻向花果茶注入白领日常。让上海人喝到的,不只是一杯茶,更是蕉城山水的清冽、蕉城人文的厚重。
第二个期待,让创新赋能家乡茶叶产业。上海有全国顶尖的科创资源,家乡有扎实的产业根基,这是天作之合。我们可以跨界融合,开发茶味冰淇淋、茶韵香水,用数字技术实现“一片茶叶查溯源”,办“茶+艺术”展览、搞“茶+文旅”直播。让茶叶跳出“农产品”框架,变成科技产品、文化IP,让宁德天山茶既守得住传统,又跟得上时代。
第三个期待,让乡愁化作共富磅礴力量。家乡正在打造白鹤岭“万里茶路”、石壁岭“茶盐古道”、霍童洞天“百里茶香画廊”、支提山“禅茶体验区”、三都岛“海上茶叶之路”博览园、白马山“生态康养公园”、龟山“茶叶研学区”。一片茶,正串起山水、联结乡情。期待各位乡贤以茶为桥,或返乡投资、或牵线搭桥,让在外的资源回流家乡,让家乡的好茶走向世界,让蕉城的绿水青山,变成父老乡亲的“幸福靠山”,让我们的乡愁,凝结成共富路上的甘甜。
各位乡贤、各位同仁,一杯茶,连起沪宁两地的距离;一颗心,系着家乡发展的脉搏。宁德天山茶的千年文脉,曾经祖辈用坚韧书写;宁德天山茶的未来华章,正期待我们用奋斗续写。
愿我们以茶为媒、以乡情为纽带,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让宁德天山茶香飘四海、誉满九州,让蕉城儿女的乡愁,化作共富的力量!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兴旺、阖家幸福!愿我们携手并肩,共赴茶香满盈的未来!
谢谢大家!
(来源:蕉城政协)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