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体育

晨光中的奔跑:2025阳江海陵岛马拉松开启报名,以专业与温度书写海岛新篇

发布时间:2025-11-04 13:07:3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11月1日上午,2025阳江海陵岛马拉松(简称“2025海马”)报名通道正式开启,跑友们可通过“第一赛道”APP完成报名。这场备受期待的海岛赛事,将于12月14日在阳江海陵岛鸣枪开赛,届时万名跑者将再度踏上那条融合海风与活力的独特赛道,在奔跑中感受海岛的冬日魅力。作为阳江冬日体育盛宴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海马”不仅延续了特色IP的精心打造,更在赛事保障、体验创新和人文关怀上全面升级,力求为每一位参与者打造一场难忘的海岛奔跑之旅。

特色IP回归,打造沉浸式海岛记忆

 

2024年阳江海陵岛马拉松现场

“2025海马”延续了去年广受好评的赛事特色,两大配套活动——情侣跑与海上日出跑全面回归。这些活动不仅是赛事的补充,更成为跑者情感与体验的载体。据组委会介绍,去年“汽笛声起,众人奔向海上朝霞”的场景曾引发广泛共鸣,今年他们致力于复刻这一经典画面,并进一步丰富其内涵。除了为每位参与者准备定制纪念品外,组委会还精心增设了多个主题打卡点与氛围装置,从起点到终点,跑者将在沿途的碧海蓝天、沙滩椰林中,邂逅精心设计的艺术装置和互动节点,让奔跑不仅是竞技,更成为一段定格海岛独特记忆的旅程。

 

赛事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设计,让跑者在海风中感受阳江的滨海魅力。每一处打卡点都融入了本地文化元素,比如海洋生态主题的雕塑、渔家风情展示等,让奔跑成为一种多维度的体验”。这种沉浸式设计,不仅吸引了资深跑者,也让许多家庭跑者和观光客跃跃欲试。来自广州的跑友张先生分享道:“去年参加日出跑时,那种海天一线、朝阳初升的震撼至今难忘。今年听说新增了打卡点,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想带着家人一起记录这份美好”。

保障体系升级,守护跑者安全与体验

针对广东秋季气候依然炎热的特点,“2025海马”在赛事保障上持续优化。组委会在赛道沿线保留了降温海绵与喷淋点,并根据跑者反馈增加了分布密度,以帮助参赛者缓解燥热、预防中暑。此外,补给站的设置也更为人性化——加密的回收池与移动厕所,不仅提升了便利性,更体现了倡导文明参赛、共同守护洁净赛道的理念。一名多次参与马拉松的跑者评论道:“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直接影响比赛体验。海陵岛马拉松在保障上做得越来越细致,让我们能更专注于奔跑本身”。

志愿者的服务是赛事温暖的另一重保障。今年,组委会联合本地社区,对志愿者团队进行了专业培训,覆盖急救技能、路线引导和情绪支持等多方面。阳江市民与海陵岛岛民也自发组织助威团,计划在赛道沿线设置加油点,用热情的口号与掌声为跑者注入动力。这种“官方+民间”的联动,不仅提升了赛事的专业度,也为活动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正如一名本地志愿者所说:“我们想用微笑和服务,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跑者感受到阳江的温暖”。

年轻团队操刀,创新思维丰富赛事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赛事由一支以“年轻跑者”为核心的团队操刀运营。赛事负责人透露,团队成员多是去年赛事的亲历者,带着鸣枪时刻的成就感投身新一届筹备。

 

为了更贴近跑者需求,组委会已开放意见建议通道,跑友可通过官方平台留言反馈。赛事负责人强调:“每一条评论都会被逐一研读和参考。比如,去年有跑者建议增加更多摄影点,今年我们就优化了沿途机位设置”。这种开放态度,赢得了跑友们的积极回应。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用户留言提出创意,如增设环保主题的互动站、推出亲子趣味跑等,展现了公众对赛事的高度参与感。

赛事窗口效应,展示阳江活力与滨海风情

“2025海马”超越了单纯的体育竞技,成为展示阳江滨海魅力与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从晨光中的海岸线到赛道上的贴心守护,这场赛事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巧妙融合。阳江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马拉松不仅带动了本地旅游经济,还提升了城市形象。“每年赛事期间,海陵岛的酒店预订量和餐饮消费显著增长,许多跑者还会顺道游览大角湾、十里银滩等景点,这为阳江的冬季旅游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赛事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组委会在物料选择、垃圾处理等方面推行绿色措施,如使用可降解号码布、设置分类回收站等,引导跑者与市民共同维护海岛生态。这种“体育+环保”的理念,与阳江建设生态滨海城市的目标高度契合。

 

随着报名通道的开启,2025阳江海陵岛马拉松已拉开序幕。它用专业筹备与人文温度,书写着海岛马拉松的新篇章——在这里,奔跑不仅是挑战自我的征程,更是与海风、朝霞和温暖人情相遇的瞬间。12月14日,当鸣枪声再次响起,万名跑者将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活力,而阳江,也正通过这场体育盛宴,向世界绽放其独特的滨海风采。(文/陈必勋  图/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