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传化公路港内,一辆辆大货车日夜川流不息,满载货物发往全国各地。目前,公路港年货物吞吐量超540万吨,入驻物流企业305家,集聚专线近100条,服务淮安及周边地区企业。“我们将优化提升传化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服务在淮投资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淮安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发展枢纽经济不是“建交通、搞物流”的单点发力,必须强化“交通—物流—产业”的协同联动,让物流嵌入产业、服务产业、赋能产业。今年2月,淮安市工信局会同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淮安邮政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邮政快递业要深度嵌入原料供应、生产辅助等供应链各环节,持续扩大对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服务覆盖面。“作为‘项目保姆、企业娘家’,市工信局结合部门职能,抢抓机遇、携手前行,奋力推进淮安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是推动淮安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工信局坚持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落实省委关于支持淮安“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落脚点,依托我市高效衔接的“公铁水空管”立体交通网优势和区位优势,在重点发展“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基础上,积极培育枢纽偏好型和关联性产业。同时,加快推进《盐河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方案》的实施,整合沿线内港资源,拓展产业空间,着力推动大宗材料、重型装备等水运偏好型项目招引,深化重大项目分析研判、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达效,聚力打造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天合光能淮安基地生产线上,机械臂林立,精准完成每一个生产步骤。短短3年时间,天合光能淮安基地“一投再投”,总投资高达300亿元,成为天合光能在全球最大的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制造基地,产品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大运河迅速出海外销。据了解,该基地产值在2024年突破170亿元,预计今年将达200亿元左右。
随着天合光能、巨石玻纤、捷泰新能源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生根,枢纽流量变经济发展增量。尤其是盐河沿线,现已成为全市重大产业布局走廊,在淮安产业版图集聚新势能。
在盐河北岸的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满载原材料的货船缓缓停靠在自建码头,物流机器人往来穿梭,货物经输送通廊直接进入生产车间,实现无缝衔接,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生动写照。该公司规划建设6个生产分厂和研发中心等,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超高强精品钢帘线基地,淮安打造“钢帘线之都”蔚然成势。

目前,淮安已集聚中天钢帘线、韩泰轮胎、库比森轮胎等行业巨头,构建了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进一步巩固了我市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产业链的完整与强大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近年来,市工信局坚持把产业链供应链优化作为枢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主动聚焦企业需求,持续深化“企业点单,政府搭台”服务模式,定期开展“点对点”同城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精准帮助企业快速适配供应商、服务商,着力打造“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积极拓展区域“2小时、3小时服务圈”。积极招引产业链终端、整机和关键环节项目,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集群效应,着力打造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重要枢纽,我市“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持续壮大,实现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千亿级制造业集群的历史性突破。
越是爬坡过坎,越是要找准制约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市工信局充分发挥总规模3.1亿元工业强市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对企业规模提升、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智改数转、绿色制造等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惠企政策,及时做好配套政策研发,并为重点企业配备“小秘书”,提供“一对一”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充分发挥各项政策叠加效应。

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打造枢纽经济优势未来可期。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目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项目招引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推动交通枢纽优势向产业发展胜势转化,为加速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贡献更多工信力量。(乔超群 郇沭)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