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笔者从湖南省湘潭市生态环境局湘潭县分局获悉,继中湾村水输入型污染耕地源头防控项目一期即中湾村灌溉渠重金属污染底泥治理示范项目获评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典型后,该项目二期、三期建设正稳步推进。其中二期即原中湾化工厂地块及周边遗留污染风险管控工程已完成40%工程量,三期即农灌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治理项目正推进前期立项。
近年来,湘潭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导向,以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与治理修复,积极探索“分区管控+要素治理”的土壤环境治理新路径,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老工业基地,湘潭县历史遗留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湘潭县以中湾村水输入型污染耕地治理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污染溯源、断源、控源工作。通过精准溯源,明确中湾村耕地镉污染主要来自原中湾化工厂遗留污染,形成“化工厂—灌渠底泥—灌溉水—农田”的污染传输链条。
在中央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湘潭县主动作为,于2022年启动中湾村灌溉渠重金属污染底泥清理项目,清理底泥4700余立方米,建设净化拦截设施,实现灌溉水达标入田,有效保护4600余亩耕地安全。该项目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湘潭经验”。
目前,二期工程正加速推进,通过“前段阻隔导流、中段土壤治理、末端生态改善”措施,将实现灌溉渠水质达标,削减进入灌溉渠污染物。三期将清理周边用于灌溉的水塘、灌溉渠道及主要支渠、田间水圳污染底泥,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总量,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中湾化工厂的历史遗留污染对下方耕地的影响,最终实现对下游耕地的保护。
在此基础上,湘潭县将中湾村治理模式拓展至全县范围,系统开展污染耕地成因排查与分类治理,推动“边查边治、应治尽治”。目前,湘潭县全面开展污染渠道的底泥清理与溯源调查,并已启动8条污染渠道治理,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水输入型耕地污染全面治理。
湘潭县还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土壤环境管理的有效衔接,将重点污染区域纳入优先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治理策略。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的大气沉降监测网络、规范灌溉渠清淤技术、开展治理成效评估等措施,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监管与治理能力。(张立 曾小玲)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