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同

共话乡村振兴新路径凝聚川籍乡情向心力——第五届乡村振兴“村长班”开班启幕暨川籍村干交流座谈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11-04 19:06:4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情联结,聚力前行。11月2日,以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为指导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川商总会、新希望集团、四川省永好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乡村振兴“村长班”在北京正式启幕。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光彩会副秘书长郭锋,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林为民,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宗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副行长杜春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周明,川商总会党委专职副书记、执行秘书长唐俊,全球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四川省永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新希望集团品牌总经理王子约及北京四川企业商会企业嘉宾共同出席开班仪式,共同见证这场汇聚基层力量、共商振兴大计的行业盛会。

本届“村长班”延续了办学以来“多元包容、精准赋能”的招生理念,共吸纳106位学员,覆盖全国28个省份。学员构成极具代表性:既有扎根基层数十年的老支书,也有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者;涵盖退伍军人、驻村书记等多个群体,还包括来自水族、土族、仫佬族、羌族、彝族、畲族等9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的基层干部;年龄跨度从25岁至66岁,不同地域、年龄、背景的学员碰撞出多元思维火花。

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上,本届“村长班”实现了创新升级。一方面突破传统“单向输出”的培训局限,采用“对话式教学+村企面对面论坛”模式,搭建企业与村干直接对接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注重“新思维、新方法、新资源”的输入,特别邀请包括两位“00后”在内的各领域杰出人才授课,为基层干部注入年轻化视角。同时,课程还充分结合北京的资源优势,安排学员走进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及先进制造头部企业,深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实地学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的前沿实践,探讨乡村治理新模式。 多位领导嘉宾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对“村长班”的举办意义给予高度肯定,并寄予殷切期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表示,举办乡村振兴“村长班”,整合政产学研等优势资源,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村长队伍,牵住了人才振兴的牛鼻子,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期待新希望集团进一步把‘村长班’办好、办实,服务村长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所为、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助推实现农村共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光彩会副秘书长郭锋指出,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支撑,“村长班”正是为乡村振兴培育骨干力量的重要载体。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林为民介绍,北京市工商联围绕“百千工程”重点任务,创新打造“万企兴万村”京郊行品牌,将引导民营企业深度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同时鼓励学员们潜心学习、学有所成,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实现价值。

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宗强表示,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是全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村长班”为川籍基层干部搭建了学习交流、链接资源的优质平台,期待学员们带着先进理念和务实方法返乡,为四川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副行长杜春野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共同举办乡村振兴“村长班”是邮储银行与新希望战略合作的深度跨域与深化,目标是联合打造“金融服务+产业赋能+人才振兴”的乡村振兴生态,让各方资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周明补充道,分行将立足四川本土实际,为返乡创业的学员及乡村产业项目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家乡产业提质增效。

川商总会党委专职副书记、执行秘书长唐俊强调,此次乡村振兴“村长班”是川商总会重点支持参与的重大公益项目,旨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向“三农”领域倾斜,促进川商转型升级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四川省永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新希望集团品牌总经理王子约表示,基金会将持续聚焦乡村人才培育,不断优化“村长班”的课程体系与服务保障,让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注入长效活力。

开班仪式后,全球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以《根植希望沃土,共创乡间未来》为题,为学员讲授了开班第一课。他认为,乡村振兴需要“软”“硬”两手抓:“硬”是靠投入,必须投钱、投项目、投工程来产生价值;“软”是提升乡村发展“领头人”的综合能力与乡村治理理念,而乡村振兴“村长班”正是围绕“软”实力提升开展的关键举措。

在与学员互动环节,针对“如何让500多位历届学员更好地融在一起,获得更多交流与学习机会”的提问,刘永好给出三点回应:一是搭建长效交流平台,为学员“牵线搭桥”,促进彼此借鉴学习、结对子互帮互助;二是编制涵盖种植业、养殖业、电商运营等实用技术的乡村振兴培训教材,为基层实践提供精准指导;三是联动金融机构,筛选优秀学员,为其所在村或主导的产业项目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分享,“新希望乡村振兴‘村长班’已连续开办5年,累计收到全国4000多名村干部报名,培训500多名学员。我是连续第三年来和村长们交流,每年都把自己在产业和经营上的思考、感受到的行业趋势变化,与基层干部们分享。”她进一步表示,乡村振兴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学员的培训毕业并不是终点,而是与所有伙伴共同成长的新起点。

为响应“村长班”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学互鉴的初衷,同时凝聚川籍乡情、赋能家乡振兴,11月3日晚,一场聚焦实务、饱含温情的交流座谈茶叙在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副会长单位——北京四川南部县企业商会秘书处温馨启幕。24位来自四川各地市县的村支部书记、村长齐聚一堂,共话乡村发展新机遇,共绘振兴美好蓝图。

座谈现场暖意融融,各位村干怀揣着对家乡发展的热忱与期许,围绕乡村振兴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大家立足各自村庄实际,从特色产业培育切入,分享了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生态畜禽养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等成功实践,也坦诚交流了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弱等现实困惑;针对基层治理提质,就村集体经济壮大、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村风文明建设等关键问题交换实操经验,不少“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创新做法引发热烈共鸣;谈及资源赋能乡村,各位村干纷纷表达了借助川商平台链接资金、技术、市场资源的迫切需求,期待与在京川企搭建长期合作桥梁,让家乡特色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北京四川企业商会秘书长李雄在座谈中表示,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将携手川籍在京21个地市县异地商会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建立川籍村干与在京川企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一是收集整理各村特色产业、产品信息,搭建“川村好物”展示推广平台;二是联动商会会员企业,针对各村产业需求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精准服务;三是协助对接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乡村产业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切实将乡情纽带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整场座谈既有经验分享的干货满满,也有乡情联结的温情暖意,更有携手奋进的共识凝聚。大家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在探讨中凝聚思路,为后续跨区域乡村合作、资源互补埋下伏笔,让这场乡情相聚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坚实纽带。(刘志东 李雄)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