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治理

“00后”新警李紫涵:用专业与热忱书写初心答卷

发布时间:2025-11-05 15:44:46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李紫涵,2024年6月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同年8月加入永康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在宣传与综合指挥室等多个岗位的历练中,她将专业所学与警务实践紧密结合,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能力突出的警务新生力量。

深扎社区沃土 淬炼初心底色

刚入警时,李紫涵曾多次接到群众报警,反映辖区一家台球室夜间经营噪音过大,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面对台球室负责人李先生“开门做生意难免有声音,总不能不让我们经营”的抵触情绪,李紫涵没有简单说教或敷衍了事。她多次利用早晚休息时间深入走访,在居民楼、台球室周边等不同点位测量噪音分贝,详细记录相关数据,最终整理出一份直观的数据图表。

带着这份“硬核”材料,李紫涵再次找到李先生,一边结合图表耐心讲解相关规定,一边为商户出谋划策,推荐成本适中、效果显著的隔音改造方案。经过多轮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小李警官不光办事认真,还替我们商户着想,现在噪音没了,生意也没受影响,邻里关系也和睦了!”李先生提起这事,总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因成绩突出,李紫涵成功入选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星辰计划”。她锚定重点场所管理难题,深入社区采集信息,牵头成立“星火铸盾”专班,补齐数据短板,为基层治理

注入鲜活的青春力量。

历经实战炉火 锤炼担当成色

李紫涵在日常梳理警情时发现,警务站曾多次接到外来务工人员因工资结算、邻里琐事等引发的纠纷警情,部分纠纷还存在升级风险。对此,李紫涵主动对接共青团贵州驻永团工委,邀请乡贤、青年志愿者组建“乡音帮帮团”,用乡音拉近距离,用乡情化解隔阂,成功促成多起纠纷圆满解决。“在异乡能听到熟悉的乡音,感受到这样贴心的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不少当事人事后感慨道。

同时,李紫涵还以此为切入点,系统复盘辖区近年来的矛盾纠纷调解案例,最终形成了条理清晰的“践行一个理念,抓好两类重点人员,打造村、企、园区社会治理微中心和多元共治联勤警务站两大阵地,用好三大警务平台”的“1223工作法”。

2024年12月,金华市政法委赴西城派出所花川联勤警务站开展调研。调研期间,李紫涵结合相关调解案例详细阐述“1223 工作法”的形成逻辑与实践成效,生动展现基层治理的创新思路,获得一致好评。

攻坚建模大赛 磨砺先锋特色

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今年8月,李紫涵被抽调至出入境管理大队“清源”模型专班,参与2025年度国家移民管理局第四届基层科技应用(建模)大赛的攻坚任务。

那段时间,她和团队开启“白加黑”集中攻坚模式。为让模型贴合实战需求,她一头扎进数据分析的深海,逐一对接梳理现有数据资源,补全数据缺口;为找到最优效果,她无数次调整模型关键参数,在海量组合中筛选最优解。与此同时,她还兼顾申报材料的打磨,和团队一起逐字逐句推敲文稿逻辑,反复优化演示PPT的呈现效果,力求把模型的创新亮点、实战价值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最终,这份凝聚着团队日夜心血的创新模型,从全国59家单位选送的212个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晋级决赛。

回顾这段攻坚历程,她感慨道:“每个模型的背后,都凝聚着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更是对群众期盼的回应。我的使命就是让这些服务群众的创新做法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可。”

从警校学子到警务新兵,李紫涵用踏实与敏锐回应每一次挑战,以担当与坚韧面对每一个考验。这位“00后”新警,正用她的专业与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初心答卷”。(苏礼彬)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