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再突破•永登攀‼️嘉大学子首捧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33

发布时间:2025-11-05 16:41:1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10月31日—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举行。嘉兴大学共斩获14项全国大奖,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33、浙江省第5,首次捧起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实现了学校自2019年以来连续四届成为全国“挑战杯”发起高校后的再突破!其中在主体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专项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最终产生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通过公开答辩方式决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并根据团体总分产生获得“挑战杯”赛事“优胜杯”的高校。

嘉兴大学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引领青年踊跃投身科技创新的牵引力作用,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带动青年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中实现相互贯通。校党委副书记陈立力专程参加出征仪式并到决赛现场看望参赛师生,她勉励大家用最磅礴的青春力量,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蓬勃青春动能,捍卫全国发起高校荣誉。

学校团委会同相关部门、各学院坚持“服务科研、以赛促学”,广泛深入组织发动,举办系列科技赛事活动,承办2025年浙江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项目训练营,持续选拔培育优秀项目,带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产出,牵引青年科技人才竞相涌现,最终以出色、出彩、出新的赛事成绩,向全校师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主体赛一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苦参碱定向生物转化的水稻根结线虫长效防控产品开发及其应用

报送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项目组成员:王婉婉、潘莉莉、胡辰、方敏、高尚、王家乐、韦雅玉、李思雨

指导老师:张洋、王玉洁、陆筑凤

项目简介:为提升苦参碱农药防治水稻根结线虫病的效果,本项目建立了基于“定向生物转化+纳米纤维素原位包埋”的“两次发酵、一步成型”技术体系,成功将苦参碱预埋在水稻育秧毯中,生产出集育秧与防治功能于一体的苦参碱生态育秧毯——“虫净”。该技术可将苦参碱生物农药的持效期从未包埋的5天提升至现有的60天,产品用药成本下降50%,开创了“一次施用,全季有效”的水稻根结线虫防控新模式。

项目名称:磁流智控上肢康复柔顺训练装置

报送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徐林平、蒋中珩、郭俊、张熳垚、范海新、罗铖果、王鑫、王硕

指导老师:欧阳青、胡红生、陈炜栋

项目简介:项目旨在解决上肢康复装置刚性传动适配性差、主被动控制割裂及安全设计冗余等痛点。设计基于磁流变材料的柔顺康复装置,通过磁场调控实现无级阻尼输出,结合算法实现个性化康复,具体包含柔顺运动:依托磁流变智能材料,实现康复轨迹的智能补偿与流畅体验;柔顺控制:采用智能自适应策略,实现平滑模式切换与精准人机协同;柔顺安全:柔性安全传动+智能安全控制双保险安全机制。实现智能性、安全性及高效性的统一。

主体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无人机-艇协同的大水域立体化监测及污染预测预警系统研发

报送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李麟、彭祥伟、吴思颖、杨好、陈典、林源强、焦萍、吴俊良

指导老师:邓文斌、杨晓霞、赵星辰

项目简介:团队聚焦水生态监测与水华预警需求,创新设计跨通道生态注意力双分支ConvLSTM水华预测模型,显著提升水华时空演变预测精度;同时集成搭载轻量化水面污染检测模型的八旋翼无人机,以及兼具深水分层精准采样、水质实时检测与超标水样自动留存功能的无人艇,并开发水华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目前,团队已申请专利9项、授权软著6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该系统已在太湖等大水域完成测试应用,有效提升了水生态监测效率与水华预警能力,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项目名称:广开职路,“灵”辟蹊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现实困局与破解之策——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56所院校的调研

报送学院:经济学院

团队成员:周梦韩、柴柯羽、叶青晨、王佳浔、黄鑫园、陈琰、吕依都、钟琳俐

指导老师:胡进、文雁兵、汤龙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长三角三省一市56所院校为样本,聚焦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现状与挑战,通过深度调研揭示该群体在职业规划、社会认同、社会保障以及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核心挑战。研究提出多维度协同治理方案:将灵活就业作为正式就业路径纳入高校课程体系,通过社会叙事强化灵活就业身份认同,创新社保缴费模式增强劳动权益保障,搭建数字技能培训体系与“学历+技能”双轨机制。

项目名称:智联迅控——云边端协同的工业自组网无线通信系统

报送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团队成员:吴静雯、张哲铭、谢佳含、刘妮坤、余亦恒、黄伟芳、刘澍蕾、王立娟、李林洋、叶美欣

指导老师:黄方慧、赵星辰、何亦昕

项目简介:在工厂、隧道、矿区等特殊工业场景中,普遍面临通信效率低、时延高、成本高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团队基于自组网多跳互连特性和分布式计算框架,建立了多层次灵活动态部署及通算资源分配体系,研制了云边端协同的工业自组网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了高速率、低时延、广域信息传输,可为工厂提供毫秒级动态资源调度及全局网络布控服务。目前,团队在智能无线通信、多维资源调度等领域,已发表SCI论文9篇,EI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0项,并受到中国日报网、学习强国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

主体赛三等奖

项目名称:用于食品和环境快速检测的新型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研发

报送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徐晴、丁宁、马丹、朱雨涵、林宏剑、陈潇雅、吴卓航、朱依雯、钟莉婷

指导老师:林丙永、郭隆华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采用阿达玛变换算法作为处理算法,以数字微镜阵列代替传统光栅分光系统,成功研制得到具备优异的抗震防潮性能的高分辨率便携式阿达玛变换拉曼光谱仪。该技术将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领域的现场快速检测能力,实现快速、精准的痕量物质分析,推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在食品与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焦峰华 周清 傅琳)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