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恰逢广州南沙建区二十周年、自贸片区设立十周年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第一阶段目标实现之年。站在这一多重叠加的里程碑时刻,南沙全新城市机遇宣传片《梦想从南沙启航》于今日正式发布。
这部时长约2分半钟的影片通过60多个精心设计的镜头,将个人追梦旅程与城市发展轨迹巧妙交织,用诗意化的叙事手法与震撼的视觉语言,立体展现了南沙从传统渔港到现代化新城的蝶变,传递出这座滨海新城开放包容的气质与创新进取的精神。

影片以“梦想从南沙启航”为主题,深刻传递“心有梦想、追逐梦想、成就梦想”的成长内核——
南沙既是孕育梦想的沃土,让每一份对未来的向往在此扎根;也为追逐梦想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优质科研资源与境内外交融场景,助力每一步探索行稳致远;更以政策扶持、重大平台与完整产业链条,搭建起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让“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科创雨林蓬勃生长。
双线叙事 个人成长与城市蜕变的时空共鸣
“妈妈,沙子的故乡是大海吗?”图南号绿皮火车穿越崇山峻岭的车厢里,小男孩手捧海沙捏成的潜艇模型,眼神中满是对远方的憧憬。
母亲温柔地为他戴上船长帽,轻声答道:“大海深处啊,是探索,是梦想,更是勇气。”这段温情对话拉开了《梦想从南沙启航》的叙事序幕,也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影片采用“个人与城市共生”的双线叙事结构,让个体成长轨迹与城市发展历程形成奇妙的时空呼应。
镜头中,2005年9月30日(南沙区正式挂牌成立之日),小男孩随家人踏上南沙这片热土,彼时,灯塔在黎明微光中静静矗立,湿地公园的芦苇随风摇曳,勾勒出这座滨海小城的初始模样。
二十年后,当年的男孩已成长为深海科研专家,他站在湛蓝的南沙海边,手持深海潜水器模型,在晨曦中将其送入水中——这一充满仪式感的画面,成为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注脚。
二十年间的时空流转在镜头中得到细腻呈现,从老广州火车站的怀旧场景到南沙明珠湾大桥的恢弘身姿,从昔日的传统渔港到如今繁忙的国际码头,从简陋的书桌到现代化的科研实验室,影像通过场景的自然切换,勾勒出南沙从“滩涂渔村”到“战略高地”的华丽蜕变。
与此同时,小男孩从把玩沙土模型到主导深海科考的成长历程,南沙以土地、资源、平台为小男孩的梦想“搭台”,小男孩则以科研成果为南沙的科创生态“添彩”,这一双向奔赴恰与南沙从集聚产业到构建科创生态的发展路径形成深刻共鸣,印证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的时代命题。
片中精心设计的超现实场景更添叙事张力:成年男主与儿时的自己在海边相遇,两个时空的身影共同凝望远方的舢舨洲灯塔。这种跨越时光的对话,既让观众得以回望梦想萌芽的初心,也见证了南沙孕育希望的历程,使“梦想从南沙启航”的主题愈发鲜明。
光影诗行 多元元素勾勒南沙特质图谱
作为一部视觉盛宴,《梦想从南沙启航》在场景选择与元素呈现上颇具匠心,将南沙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科技之力熔于一炉,构成一幅立体的城市特质图谱。
自然与建筑的交融在镜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晨曦中的天后宫广场静谧庄重,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朱红廊柱上;南沙大桥如巨龙横卧狮子洋,车流在光影中穿梭;舢舨洲灯塔的探照灯划破夜空,为海面指引方向;灵山岛尖的现代化建筑群与湿地公园的原生态景观相映成趣。
影片中由不同时段影像素材精心合成的城市天际线日出延时镜头尤为震撼:朝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金色光芒洒满南沙大地,既象征着城市发展的蓬勃朝气,也寓意着追梦者向阳生长的力量。
地域文化与国际元素的碰撞更显南沙特质,镜头掠过非遗传承人手中的香云纱,桑蚕丝与河泥交融的古老技艺在光影中流转,诉说着南沙的文化根脉;海鸟鹈鹕掠过湛蓝海面的身姿,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与此同时,港澳青年在创业园里热烈讨论,外国专家在实验室中专注钻研,南沙港区万吨巨轮往来如梭,这些场景凸显了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国际化特质,印证了其开放实力。

科技力量的呈现则成为影片的点睛之笔。深海科研场景中,潜水器模型入水瞬间发出荧光蓝光芒,随即无缝切换至真实潜水艇进行深海探索的画面。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启航远征,象征着科技创新将梦想变为现实。这一镜头既呼应了南沙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的定位,也展现了其在海洋科创等领域的关键作用。
镜头还闪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等片段,作为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标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断为区域输送科技创新力量,当前,南沙打造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提供“一事一议”顶尖人才支持、“青出于南”行动计划等保障,营造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加速崛起为孕育科技人才的摇篮。
精神传承 一座城的梦想邀约与时代担当
沙粒虽小,可筑梦想之城;海洋无垠,方显胸襟之广。
《梦想从南沙启航》的深层魅力,在于其超越了单纯的景观展示,深入挖掘并传递了南沙的特质内核。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灯塔”“篝火”等意象,成为解读南沙城市精神的钥匙。
灯塔意象在片中两次登场,第一次见证梦想启航,第二次照亮前行之路,象征着南沙为追梦者提供的方向指引与成长保障,引领他们克服困难,抵达成功彼岸——正如南沙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地,系统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三年南沙的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数约占广州全市三分之一,近五年南沙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100%,正是这种“灯塔效应”的生动体现。
渔民丰收与篝火欢庆场景,则代表着“收获”,将叙事推向高潮——片中,一群年轻渔民网兜里鲜活的南沙青蟹螯足轻张的模样满是生机。作为南沙特有的国家地理标志和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南沙青蟹不仅承载着当地渔民“靠海吃海”的生计记忆,更成为“收获”的具象象征,即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都能够在南沙这片“富饶之海”中收获成功。
二十年前的小男孩一家,与如今的科研人员、当地渔民、港澳创业者、外国专家等围坐篝火旁,不同背景的人们手拉手面向朝阳前进。
这一画面生动诠释了南沙“同捞同煲”的包容文化:在这里,港澳居民可享一体化发展机遇,青年创新创业可获全生命周期支持,各类人才“带着梦想来,拎包可创业”;同时,这一画面也意味着:在南沙,人与人之间相互激发、彼此成就,每个人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而这些个人梦想的汇聚,正好构成了南沙这座城市蓬勃生长的活力源泉与璀璨未来。
影片中“梦想”号科考船破浪前行的镜头,则象征着个人追梦的微光汇入国家战略的星河,清晰勾勒出南沙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作为我国南海开发的重要门户,南沙肩负着“探索蓝色疆土、保障海洋安全、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重托。
影片里的可燃冰火焰、潜水器在深海精准作业的画面,并非艺术虚构:现实中的南沙,早已成为我国深海探测与海洋能源开发的“试验田”,不仅“梦想”号在此建成入列、国家大科学装置冷泉装置也布局启建,更在可燃冰试采技术迭代、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持续突破,将“向海图强”的蓝图转化为看得见的实践。
影片结尾,“梦想从南沙启航”的字样在屏幕上渐次浮现,成为全片主题的点睛之笔。这不仅是对个体追梦故事的总结,更是南沙向全球发出的诚挚邀约。从“对外开放”到“向海图强”,从“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到“融湾入海”的协同发展,南沙用二十年时间证明,这里既是承载国家战略的重大平台,也是成就个人梦想的沃土。
《梦想从南沙启航》的创作团队表示,这部作品旨在用影像搭建情感桥梁,让观众在故事中读懂南沙。正如影片中跨越二十年的时光对话所昭示的,南沙的成长始终与追梦者的脚步同频共振。
当越来越多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这座滨海新城,必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陈赞亮)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