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是全国唯一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10月25至29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圆满举办。
本届农高会海外热度持续不减,促成了众多农业经贸合作的同时,更以影响力广泛的农业平台力量,将陕西农业对外开放推向了新的能级。

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
平台驱动 推进农业对外开放
为期5天的第32届杨凌农高会吸引了近50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通过展览展示、会议论坛、经贸交流等活动,陕西持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
本届杨凌农高会海外展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设立境外展区,举办第三届中亚陕西苹果节,推动更多特色农产品、农业技术及农机装备等“走出去”。

第32届杨凌农高会
杨凌农高会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农业出海、农业科技合作、农业人才交流和经贸往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杨凌农高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本届农高会吸引了超过1000家海外媒体转载报道,包括美联社、日本共同社、法新社、韩联社等国家官方通讯社,以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有线电视网、泰国InfoQuest、日本门户网站Infoseek等海外媒体、门户网站及重点资讯网站。
现如今,连续成功举办32届的杨凌农高会已成为享誉全球的“农业科技奥林匹克盛会”,是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平台。

第32届杨凌农高会
据统计,本届农高会,161万人次线下参观,1893万人次线上观展,创近五届新高;展会期间签约额达258亿元,现场交易额2.73亿元,展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杨凌农高会既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高端展会,也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动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自贸引领 探索国际合作新路
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已满8年。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做强“农业自贸”,依托杨凌片区农科城政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路径,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城市,为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战略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农业科技、生物技术“走出去”实现新突破,新型矮化栽培技术首次走出国门,杨凌本土科技企业金海生物生产的口蹄疫疫苗灭活抗原首次出口至巴基斯坦。

上合农业国际贸易港
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成10多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110多个优良作物品种的对比实验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辐射面积超3000万亩。
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积极搭建国际粮农全产业链和跨境订单农业服务平台,推动涉农贸易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形成“海外园区集群+农业特色综合保税区+国内市场”的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合作体系。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把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训、产能和经贸合作,为全球减贫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以“提质跃升”战略为指引,陕西自贸试验区将力争到2027年将杨凌片区打造成为贸易投资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的农业高能级开放平台。
行而不辍 农业走向世界舞台
近年来,陕西深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农业经贸合作成果斐然。
2024年,陕西农产品出口65.9亿元,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猕猴桃、茶叶等陕农优品“直卖全球”,洛川苹果、富平柿饼、商洛小木耳等特色农产品走上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合农业基地农产品出口专列首发俄罗斯,陕西浓缩苹果汁、猕猴桃、梨出口量全国前三。

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持续建强“海外农业园区+海外仓+中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平台体系,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通道优势,积极探索粮食贸易、大宗农产品贸易等业务。2024年先后通过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完成西安至塔什干、西安至阿拉木图、西安至俄罗斯口岸154个柜的运输任务,货物出口运输额5300多万元。
引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质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开设各国电商专馆线上线下融合展示销售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食品;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成中国(陕西)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通过“展会经济+实体平台+数字贸易”的立体模式,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加速打造全方位的“国际农业会客厅”,推动农业全链出海。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通关便利化举措使爱菊集团等陕西农业企业实现了产品的快速跨境运输。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粮油生产基地、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设立仓储加工中心、在西安浐灞国际港打造销售集散中心,形成“生产—物流—消费”全流程粮食生产加工贸易体系,构建起“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位一体的跨国产业链。
从贸易往来到全产业链合作,陕西自贸试验区为陕西农业企业出海提供了诸多便利,让农业企业“走出去”的信心更足。
以杨凌片区为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在农业经贸交流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新领域、新方向,让杨凌“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窗口”的招牌更加闪亮,也让陕西农业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李洋)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