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太原市杏花岭区审批局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系统构建了“提前预警、云端勘验、电子执照、一网通办、流动政务”五大服务维度,形成“五维一体”的政务服务新范式,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切实增强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推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于民、赋能发展。
推行“提前预警”模式,实现证照服务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提醒”
针对企业因证照逾期带来的经营风险,杏花岭区审批局对全区政务服务许可证照开展系统性梳理,完成全部17158项存量证照信息录入。各股室建立证照临期提醒工作台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通过信息、电话等方式提醒相关市场主体,打造精准暖心的政务“闹钟”服务。2025年以来,累计完成证照临期提醒751次,惠及企业682家,有效避免了企业因疏忽导致的证照失效问题,以政务服务的“超前一步”换取了企业经营的“安心一路”,企业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开创“云端勘验”模式,实现现场核查从“实地奔波”到“线上协同”
传统行政审批中的现场踏勘环节,常常面临协调难、耗时间等问题,是企业群众反映的“痛点”之一。区审批局率先实行“互联网+远程视频踏勘”新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传统流程“瘦身健体”。审批人员利用“远程踏勘”系统,与群众线上沟通,指导群众实时拍摄所需要的踏勘细节,大幅缩短了踏勘环节的办理周期,大大减少企业群众的时间成本。此外,留存的图像、视频资料可随时调取核查,既保证了踏勘过程的规范性与透明度,也避免了因现场沟通偏差导致的重复踏勘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让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感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目前,已有20个事项实现线上勘验,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获得了更便捷、更高效、更规范的服务体验,获得感显著增强。
推广“电子执照”模式,实现营业执照从“纸质携带”到“扫码亮证”
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通过“杏花岭政务”公众号、政务服务大厅LED屏及海报等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若企业群众执纸质版营业执照至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主动引导和帮助群众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办理完成相关事项,为企业下一步在电子政务系统共享领域提供前期服务。对于已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经综合受理窗口和各审批股室联动确认,对可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的线下场景,市场主体不必携带纸质版营业执照即可办理审批事项、享受优质政务服务,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同时,大力宣传电子印章政策,扎实推进企业电子印章免费申领工作,提升企业知晓率和参与度。2025年以来,引导企业申领电子印章73枚,惠及企业25个。
深化“一网通办”模式,实现企业办事从“跑多次”到“零跑动”
大力推行“全程网办”服务。杏花岭区审批局企业服务一股持续深化全程电子化审批改革,如今,申请人只需登录山西政务服务网,即可实现企业的自主申报。企业个体新设、变更、注销业务全程线上办,承诺新设、变更业务半日结。截至目前,我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设立登记、增补换发执照、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个转企、歇业备案等全部业务量的全程网办率已达99%,再辅以线下窗口兜底,大幅提升办事效率,节约企业群众办事成本。企业群众无需再携带厚厚的纸质材料往返奔波,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办妥事项,极大地节约了办事成本,释放了市场活力。
探索“流动政务”模式,实现服务触角从“固定大厅”到“上门入户”
在夯实线上服务的同时,杏花岭区审批局持续关注线下服务的体验与可达性,特别是对于商圈、楼宇内的企业以及偏远区域会有特殊需求的企业群众。区审批局着力打造“巡回+政务服务”新模式,紧打破传统的固定服务空间限制,着力推动从“固定窗口”向“流动服务”转型,将高频服务事项延伸至商圈、楼宇,让企业“足不出圈能办事”。10月22日下午,区审批局成功举办首期“巡回+政务服务”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聚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食品相关办件等内容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为“巡回服务”有效开展筑牢技能根基。后续将以此为基础,持续深化数据壁垒破解、服务载体拓展等工作,不断深挖增值服务,丰富“巡回+政务服务”内涵,着力打造“政企融合、市区联动、政务中心统筹、街道高频受理、商圈自主申报、偏远地区巡回”的全域覆盖政务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政务服务延伸、拓面、提质。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固定大厅”到“流动窗口”,服务的每一次前移、流程的每一次优化、数据的每一次联通,都凝聚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智慧,印证着区审批局不断提升工作质效的坚实步伐。区审批局将继续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道路上大胆探索、持续创新,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致力于打造更加智慧、便捷、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惠及办事群众。(杏花岭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