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襄阳市以宜城鸭产业链为试点,将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截至2025年,宜城鸭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66亿元,日订单稳定在60万单以上,电商销售额超30亿元,带动 1500余户农户增收,更实现鸭制品出口“零突破”,为全国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提供了可复制的“襄阳方案”。
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宜城鸭产业已形成覆盖农业投入品、养殖、生产、储运、销售、餐饮的全链条体系。襄阳市市场监管局紧扣两办《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要求,创新构建“数字赋能、协同监管、标准引领、溯源保障”四位一体监管体系,让质量安全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数字赋能:监管从“人海战术”到“智能防护”
襄阳打造宜城鸭产业供应链大数据中心,整合253家产业链企业的全维度信息,实现数据归集、提取、运用一体化。在养殖环节,推广蛋鸭立体多层笼养、兽药减量替代等配套技术,实现饲养环境自动调节和生产过程智能管理;在孵化、屠宰、加工等关键环节,推动 “互联网 + AI 监管” 落地,楚大鸭业、康发食品等企业的生产场所已配备智慧监控设备并接入 “鄂食安” 监管平台,实现风险隐患在线监测、实时报警,大幅提升质量安全预防效能。
协同监管:责任从“单打独斗”到“合力共担”
襄阳印发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责,破解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问题。通过联合执法、风险交流、违法信息通报等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梳理出24个产业链风险点,制定30项防控措施清单和评价指标,实现“风险点可视化、防控措施清单化”。同时建立“一企一档”和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良性监管环境。
标准引领:品质从“参差不齐”到“规范统一”
襄阳着力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宜城蛋鸭选种育种技术规范》《宜城鸭产品“一品一码”管理规范》等9项团体标准,为产业发展立起“硬标尺”。在养殖、屠宰、加工环节选取试点企业,推动楚大鸭业、卤百鲜食品等建成标准化自检实验室,配备农残、重金属检测设备并接入监管平台,实现检测数据实时上传。

咸鸭蛋全自动标准化生产线
此外,襄阳还指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导入ISO22000、HACCP等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溯源保障:信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感知”
襄阳全面推广鸭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企业资质、养殖记录、检验报告等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目前已有超20万件鸭蛋及白条鸭产品完成赋码,龙头企业在电商平台主动公示追溯信息,让“问题可查、责任可追”成为常态。依托这一体系,楚大鸭业2025年一季度向肯尼亚出口500吨盐皮蛋、鸭绒被,达成5000万元订单,溯源信息成为产品“出海”的重要信任背书。

鸭产品附上“一品一码”追溯码
从“粗放散养”到“精细智控”,从“无标生产”到“全链合规”,从“盲目抽检”到“全链监管”,襄阳以全链条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安全红利”持续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文/叶劲秋 郭美月)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