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从车间到画乡:淮安区法院守护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5-11-07 09:51:3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淮安区法院深耕知识产权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通过“法槌护企”优化营商环境,以“法韵润文”滋养文化根脉。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于2025年荣登国家版权局“年度奖励公示名单”,成为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典范。

主动服务,守护企业创新

“多亏了高法官上门讲授的那堂课,让我们减少很多侵权风险。”江苏某科教设备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案件审结后,民二庭副庭长高静和同事们主动走进企业,将真实案例转化为生动的“判后一课”,为企业精准注入“知识产权保护预防针”。

这已成为淮安区法院的工作常态。法官们坚持让司法服务向前一步,通过定期开展“法治体检”、指导商标注册与合同审核,从源头为企业筑牢创新防线。同时,法院联合行业协会搭建原创孵化平台,推动代工企业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实质转型,让司法保护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后盾。

柔性司法,化解侵权纠纷

“真没想到,一场官司最后竟打成了合作伙伴。”回忆起那起“娃衣”著作权纠纷,原创设计师张先生这样感慨。他的对面,曾是他起诉对象的一家小型代工厂负责人王先生也频频点头:“多亏法官搭建桥梁,让我们从‘对簿公堂’转向了‘合作共赢’。”

这起案件是淮安区法院践行“调判结合、护企纾困”理念的生动写照。起初,张先生因设计被侵权索赔20万元并申请财产保全,态度坚决。面对这起原创与小微企业之间的纠纷,承办法官团队没有简单下判。

法官助理胡伟通过庭前沟通缓和了对立,主审法官杨明辉则巧妙提出“从侵权转向合作”的新思路,引导双方跳出零和博弈。最终,案件以被告支付赔偿并转型原创、原告计划考察合作的结局圆满化解。这一结果,既守护了原创价值,也挽救了小微企业,是“柔性司法”理念的温暖实践。

走进画乡,守护非遗传承

今年四月,法院干警们走进博里田园诗画苑,将法律服务点设到了画师、绣娘的“家门口”。

“您的画作从完成起就受法律保护。”法官手举画作,用通俗语言讲解版权知识。针对大家关心的合同与维权问题,干警们发放图文手册,结合案例讲解如何为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如何“保存证据”。

“以前觉得法律很远,现在才知道它是守护心血最硬的底气。”一位老画师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场发生在画乡的对话,让法治的种子在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

从轰鸣的车间到多彩的画乡,淮安区法院用一次次走心的服务,守护着社会的创新活力,也温润着文化的传承脉络,以司法之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淮安区法院)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