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广州市第四批美丽河湖征集活动,依程序评选出第四批31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随着第四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正式揭晓,广州市圆满兑现市委、市政府许下的生态承诺——100个市级美丽河湖建设任务全面收官。
如今,珠江两岸碧波漾彩,湖畔涌边绿意盎然,一幅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生态画卷在羊城大地徐徐铺展,为这座千年商都再添一张熠熠生辉的 “生态名片”。这不仅标志着广州水环境治理实现了从“治污攻坚”到“品质跃升”的历史性跨越,更以“清水绕城、绿意满岸” 的灵动景致,为即将启幕的十五运会勾勒出诗意盎然的绿美底色。
百河焕新:让 “诗与远方” 嵌入市井日常
秉持 “生态优先、绿色为脉” 的发展理念,广州以系统思维统筹美丽河湖的保护与建设,让100条河湖实现华丽蜕变,织就一条条串联城乡的生态廊道。在这份亮眼的 “治水答卷” 中,既有流溪河、增江这样享誉全国的 “国字号” 美丽河湖,也有乌涌、南岗河-木强水库等省级示范标杆;既有车陂涌、荔枝湾涌、猎德涌等 “内河焕新” 的城市样板,见证着老城区水系的 “涅槃重生”;也有市桥水道、蕉门河、虎门水道等 “陆海协同”的典范,诉说着珠江口生态保护的广州智慧;更有海珠湖、白云湖、麓湖等 “城市绿肺”,以一汪碧水滋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
每一条河湖都承载着独特的文脉与风情。广州深谙 “因河施策、因地制宜” 之道,让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在水岸间交融共生:
荔枝湾涌:活水唤醒千年乡愁。这条西关 “母亲河” 曾在工业化浪潮中沦为藏污纳垢的 “臭涌”,2010 年揭盖复涌工程让700多米水道重见天日,经过多轮整治提升,“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的岭南盛景再度重现。更动人的是水脉对文化的唤醒——如今,每逢端午龙船鼓声震涌边,水上花市、北帝诞巡游等活动贯穿全年,让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地标在碧水映照下更显韵味。
东濠涌:古脉变身生态绿轴。作为广州古六脉中唯一留存的水脉,这条4.51公里的河道曾因雨污合流沦为“城市臭水沟”。通过近20亿元专项资金整治,构建 “东濠涌—新河浦—东山湖”水系循环,完成33个合流口截污改造,水质从劣V类跃升至稳定Ⅲ类。如今岸边建成近700平方米的东濠涌博物馆,“河小青”志愿者定期巡河护水,古渠化身串联云山珠水的“生态走廊”,惠及20多万沿线居民。
流溪河:山水织就文旅长卷。全长157公里的流溪河是广州的“母亲河”,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流溪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消匿60年的飞瀑草再现,灭绝40年的唐鱼回归,母亲河再次焕发“健康活力”。水环境整治带动了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和经济结构重塑,产业生态实现双赢。流溪河从化段11公里碧道串联起文峰塔、湿地公园与古村落,以Ⅱ类地表水滋养出 “温泉旅游道” 的独特风情,更成为从化山地马拉松、集体婚礼等活动的举办地,带动沿线温泉酒店升级改造,让“国际温泉旅游名城” 的招牌在碧水青山间愈发响亮。
南沙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南沙湿地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系统修复红树林、优化栖息地,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遏制水质营养化趋势,创新构建生态科普管护体系,实现科教旅游收益反哺生态保护,体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从镶嵌着灰塑、蚝壳墙的水乡景致,到串联社区的滨水慢行系统,再到芦苇摇曳的湿地秘境,广州的河湖正让“推窗见绿、出门亲水” 成为日常。市民在家门口便能邂逅诗意,生态获得感如流水般浸润人心。
全运赋能:全面展示河湖特色与文化内涵
以承办十五运会为契机,广州市正加快推进美丽河湖标识系统建设,通过统一、规范、美观的标识牌,全面展示河湖特色与文化内涵,并设置公众互动渠道,增强参观体验与参与感。此举不仅服务八方来客的水岸游览需求,在畅游广州水韵之余,感受“花城碧水”的魅力,更激发广大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河湖”的内生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广州并未停下治水的脚步。下一步,这座城市将持续深化美丽河湖建设成果,以 “生态美、发展美、人居美” 为目标,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千年珠江奔流不息,未来的广州,将继续以水为媒、以绿为笔,在城乡之间勾勒更多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的画卷,让 “水润花城” 的生态底色愈发鲜亮,书写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广州市第四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31个):越秀区:东秀湖-南秀湖-北秀湖、麓湖;海珠区:西江涌、淋沙涌;荔湾区:大冲口涌、大沙河、沙坦涌、沙涌;天河区:沙河涌(与越秀区、白云区联合申报);白云区:和龙水库、良田坑涌、新市涌、白云新城排渠;黄埔区:扶胥运河、平岗河;花都区:新街河(花都段)、网顶河;番禺区:莲花山水道(与南沙区联合申报)、江鸥沥、雁洲涌;南沙区:南沙湿地、虎门水道(与番禺区联合申报)、榄核河、万顷沙三涌、万顷沙十六涌;增城区:西福河、白洞水库、兰溪河、二龙河、百花涌、石马龙水库。(黄楚芳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