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公路,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是民生福祉的基石,更是串联城乡、通往未来的桥梁。在黔西北大地上,毕节公路管理局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初心使命,以匠心守护每一公里,用科技赋能每一次出行,聚力谱写出一曲路畅人安、惠企利民的养管新乐章。

G212线1654+200(丁月一摄)
精准投资,铸就高品质出行环境
公路养护,基础在路况,关键在投入。毕节公路管理局以精准投资驱动路况持续高位运行,为群众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体验。
2025年,毕节公路管养成绩单依然亮眼:普通国道PQI均值稳居91.60的高位,普通省道PQI均值达88.53,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94.82%,超过了省公路局下达的各项路况指标计划,以实实在在的优质路况,提升了公众出行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成绩背后,是勇于改革的担当。作为公路长周期养护试点单位,毕节公路管理局积极谋划,聚焦黔西市境内G212线、S211线及大方县境内S211线路段,总里程133.408公里,涵盖各类桥梁10座。试点创新采用“技术+施工总承包”模式,将日常养护、检测、设计、施工等环节通过市场化方式“打捆”实施,旨在破解传统短期、分散养护带来的弊端,探索建立全要素、全周期、一体化的养护新机制。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养护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更将为全省全面推广长周期养护贡献宝贵的“毕节经验”与“毕节方案”。

对G321线进行边坡挂网工作(查承玲 摄)
截至目前,2025年开工实施14个养护工程项目,涵盖路面改造、灾害防治、安全提升等多个关键领域,解决了一系列痛点难点问题。
投入实施1个路面改造项目,同步推进1个路面改善项目、1个路面提升项目,针对性解决路面破损、通行舒适度不足等问题;建设4个国道安全精细化提升及省道安全提升项目、1个灾害防治工程,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预防”,降低道路安全风险;投资建设国道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推进部级试点边坡监测项目,同时推进桥梁修复养护项目2个、桥梁预防养护项目1个、隧道预防养护项目1个,以科技手段实现基础设施“健康监测”。
应急保通,筑牢全天候安全屏障
公路安全,重于泰山。毕节公路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面对极端恶劣天气,闻令而动,高效响应,全力守护公路安全畅通。

工人清扫S309线公路路面(吴杰 摄)
2024年底至2025年初的凝冻灾害期间,迅速启动抗凝保畅应急预案,实现了“人员、物资、设备”三到位。各公路管理段累计巡查里程2.4万公里,清理边沟近200公里,排查并整改隐患89处。在易结冰、易积雪路段,养护人员日夜坚守,累计撒布融雪剂400余吨、防滑砂100余吨,全力抢通凝冻路段2900余公里。其间共投入人员1500余人次、机械设备300余台次,用汗水与担当在冰天雪地中为群众开辟出一条条安全通道。
进入汛期,水毁灾害成为公路安全的主要威胁。全局上下一盘棋,迅速行动,及时将水毁信息录入综合管理平台,科学统筹抢修力量。清理坍方87330立方米,恢复波形护栏470米,恢复损毁边沟2480米,恢复路面1820平方米,恢复损毁涵洞4道,恢复挡墙及护坡6143立方米,投入机械873台次、人员2269人(次)。严格执行“断通即抢、抢通即保”的要求,以最快速度恢复交通,最大限度减小了汛期灾害对公路基础设施和公众出行的影响。
积极探索,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不仅是修路补坑,更是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毕节公路管理局以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服务体系为目标,持续推进服务设施提质升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日常检修,确保达标排放。同时,积极探索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新模式,努力让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等不再是简单的“通行通道”,而是能让旅客休憩放松、感受温馨的“服务驿站”,提升干线公路的综合服务品质。

救助受困车辆(马维 摄)
持续推进养护管理数字化转型。一是不断完善普通国省道桥梁、隧道基础数据库,确保与养护统计年报数据一致、真实准确。二是巩固公路养护“五个一”专项行动成果,清理纠正历史问题数据,实现信息的动态采集、录入、校核与更新。三是严控数据质量,确保交调站点在线率、及时率、完整率均不低于95%。四是深入推进自然灾害公路综合风险普查,动态更新公路承灾体灾害风险数据。五是依据技术规范,持续开展汛期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并及时更新“一张清单”,对1段高风险路段、9段较高风险路段安装轻量化监测设施,为科学养护决策提供了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
规范管理,彰显负责任行业形象
毕节公路管理局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在管理中规范市场。严格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及省公路局安排部署,在日常养护与养护工程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明确要求相关项目的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低于相应财政投资的10%,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所有在建养护工程项目100%录入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行分类精准监管。同时,持续开展“两欠”(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排查与清欠工作,坚决维护农民工和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了行业和谐稳定。

S106线路畅产业兴(燕春 摄)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2025年,毕节公路管理局已完成对2024年度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设计、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评价过程严格依据实施细则,搜集整理各类佐证资料20余份,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评价结果均录入省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并公开公示,实现了“阳光评价”,有效发挥了信用评价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倒逼企业提升养护工程质量,规范了交通建设市场秩序。
毕节公路管理局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走得笃定。展望未来,毕节公路人将继续以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养护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不断提升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努力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助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平安路、畅通路、幸福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毕节新篇章贡献坚实的公路交通保障。(武洪江 赵宇)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