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浙江省卫健委聚焦医学领域高质量竞争力,围绕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起点启动医学高峰建设计划。宁波市卫健委将“实施医学高峰建设”作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医学高峰”建设,助力实现市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出现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在全国排名中争先进位,为浙江省卫生健康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李惠利医院系祖籍宁波的香港爱国侨胞李惠利先生捐资、宁波市政府配套设立,是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最年轻的百强医院之一,连续五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2022年度全国排名第37)。近日,中国报道随2025年“健康浙里行”医学高峰建设主题采访宣传活动走进李惠利医院,近距离感受李惠利医院实施“医学高峰”建设,点燃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创新实践。
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名列前茅
李惠利医院始终保持以外科诊疗、急危重症和肿瘤治疗为主的技术特色,坚持为甬城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肝胆胰外科的成人劈离式肝移植例数位居中国大陆单中心第一,巨大肩袖撕裂的“三明治补片”技术国际首创并建立中国肩袖修补手术最大的数据库;心脏中心承担地区内90%以上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实施浙东地区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实现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安全植入,在冠脉杂交手术、外科微创手术和内科介入治疗屡创浙东地区首例,质量国内领先,展现了强大的学科引领能力。

医院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坚持创新驱动,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医院“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战略目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近五年学科科技量值(STEM)浙江省第一(全国第50),学科发展均衡性指标(MDC)浙江省第一。在龙头学科的引领下,医院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领衔的“肺动脉压力异常”多学科团队成为浙江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成为宁波市唯一的入选团队。
科研创新与平台建设再创新高
医院综合科研大楼通过原地改扩建项目,是医院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科研、医学教育、健康服务与公共卫生临床救治的综合性大楼,在设计上打破传统医院的封闭模式,把医院公共空间与城市共享,融入了人文关怀和节能理念,利用科学的生态节能策略,让建筑的通风、采光效果更佳,并且打造医院局部生态绿岛,营造医院气候微循环,为建筑注入活力和人文色彩的同时,极大舒缓患者紧张情绪,达到医患共处的和谐效果。
2024年医院综合科研大楼落成启用后,构建了“一院两库四中心X平台”的医学科创体系,打造9个PI负责的专业实验室。“运动医学创新技术与生物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实现医院省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眼下,医院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现有在站全职博士后24人,目前位居宁波市第一。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4个、宁波市医疗卫生品牌学科4个、宁波市医学重点(含扶植)学科7个、宁波市医疗卫生高端团队重大攻坚项目4个、宁波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宁波市科创平台5个。
医院持续推进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聚焦疑难疾病诊治与成果转化,全力建设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医院,为学科发展注入持续创新动力。
智慧医疗与服务体系精准到位
多年来,医院建立健全科研基础条件与研究平台,加大关键领域或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医院以疾病为中心,整合设立16个“一站式”诊疗中心,实现挂号、检查、治疗、护理、随访等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患者治疗时长与移动距离缩短50%以上,80%患者可一站式完成就诊。

当下,医院是宁波市首家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五级评定的“双五”医院。引入浙江省首条检验全自动流水线、智能发药系统、5G+智慧院前急救系统,实现“上车即入院”。开通宁波市首条无人机物流航线,运输效率提升60%。此外,医院率先在本地部署AI大模型,推出“惠AI”系列应用,涵盖AI云陪诊、预问诊、辅助诊疗、报告解读、病历质控等场景,推动医疗服务向智能化、人性化迈进。智能感知病房提供温湿感应、睡眠评估、输液监控等智慧服务,入选浙江未来医院建设白皮书(2.0版)重点示范场景。
“医学高峰”建设使李惠利医院生机勃勃。作为宁波市首批三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医院始终契合宁波城市的发展做好健康事业的保障。未来,医院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不负每一份生命重托,将至真至深的医者情怀,挥洒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途上。(杨伟民 张林霞)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