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时代背景下,近日,中国报道随浙江省2025年“健康浙里行”医学高峰建设主题采访宣传活动走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作为宁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始终秉承“仁爱、精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勇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使命,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以学科建设为引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动融入“医学高峰”建设大局,探索出一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大综合、强专科”协同发展之路。
强基固本,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
学科建设是医院“医学高峰”建设的核心引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秉持“高峰引领、多点支撑、整体跃升”的战略思路,实施“学科攀登计划”,构建起“重点学科—龙头学科—共建学科—培育学科”四级梯队体系,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学科集群。

目前,医院拥有市厅级及以上医学重点学科10个、宁波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鄞州区医学重点学科12个。其中,眼科学和血液病学两大高峰学科脱颖而出,成为区域医疗的“金字招牌”。
在眼科学领域,医院眼科中心不仅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宁波院区,更是浙江省省市共建重点学科、浙东眼科专病中心、宁波市A类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心设有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与眼表、屈光与小儿眼病等十二大亚专科,汇聚了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陆勤康教授为首的高水平团队。近年来,中心在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全飞秒近视矫正等领域持续创新,多项技术填补浙东地区空白,部分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在血液病学领域,血液科作为省市共建重点学科、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科室拥有百级层流病房19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移植数量稳居全省前列,曾成功为78岁高龄患者实施自体移植,创下区域纪录。2024年,该科获批国家级急性髓系白血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彰显其在恶性血液病精准诊疗方面的强大实力。
科研引领,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科研是医院迈向研究型医院的必由之路。2024年,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县区级医院,标志着医院科研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
依托宁波市首个A类重点实验室——宁波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中心近五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依托宁波大学呼吸病研究所,聚焦肺癌、慢性气道疾病与感染微生态三大方向,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59篇。
血液科同样硕果累累,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省市课题50余项,科研成果16次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023年,该科跻身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血液病学百强,位列全国第74位,是省内区县级医院中唯一上榜单位。
智慧赋能,提升医疗服务新体验
医院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建设,2024年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五级复评,互联网医院升级推出“医生网页版问诊”“检验检查自助开单”等便民服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引入AI智能筛查系统,对10万名市民进行胰腺癌等重大疾病风险评估,早期发现率高达60%,显著提升肿瘤防治关口前移能力。
在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一个个生命奇迹正在这里上演。
长期受高度近视、散光、白内障和老花困扰的50岁王女士,一度陷入“远看不清、近看费劲”的困境。在多家医院咨询后,高昂的手术费用让她望而却步。直到她来到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找到了学科带头人陆勤康教授。
经过全面评估,陆勤康团队为她量身定制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手术方案:VERION导航系统引导下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三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这一技术不仅能精准去除白内障,更能一体化解决近视、散光和老花问题,实现“脱镜自由”。
手术由陆勤康教授主刀,张军涛、赵娜等专家协同完成。术后第一天,王女士视力即恢复至1.0,远、中、近全程视力清晰稳定。“就像换了一双新眼睛!”她激动地说。
更让她惊喜的是,医院眼科中心还提供“健康护眼+科学变美”一体化服务。术后,她又接受了赵娜团队定制的眼周抗衰治疗,通过光子嫩肤、超皮秒激光等技术,黑眼圈淡化、细纹舒展,整个人神采奕奕。“不光看得清,看起来也年轻了!”王女士由衷赞叹。
这“一次手术摘四副眼镜”的奇迹,正是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推动“眼科+医美”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也是其“仁爱、精诚、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
而80岁的张老太,则因外院手术后气管切开引发“沉默”危机——肉芽增生导致封管失败,无法发声、咳痰困难。转入我院呼吸科后,俞万钧教授团队为其实施“T型硅酮支架植入+气管新生物消融术”。术后,张老太呼吸顺畅,痰液可自主排出,更重要的是——她重新开口说话了!“那一刻,家人红了眼眶,我们也笑了。”俞教授说,“治疗不仅是‘活下去’,更要‘活得有质量’。”
有温度的医疗,让生命更有尊严
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文。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技术的精进与情感的温度始终并行不悖。
2020年初,93岁的吴老先生因发热不退、乏力并有全身出血症状,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面对如此高龄且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救治难度极大,国内外成功案例极为罕见。血液科学科带头人裴仁治教授团队迎难而上,在充分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更令人动容的是,治疗期间,裴教授与老人定下了一个温暖的约定:“只要您坚持服药、保持好心态,我们每年生日都给您送蛋糕!”
7个多月后,老人迎来又一个生日。当天清晨,一束鲜花、一盒生日蛋糕、一张手写贺卡准时送达。贺卡上写着:“祝吴大爷长命百岁,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老如松柏。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裴仁治及全体人员贺。”
老人的儿子激动地致电裴医生:“父亲收到礼物后,想笑,却泪如雨下。他说,‘医生们居然真记着我的生日,我真是说不出的感动!’”
这份跨越时间的承诺,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种医者仁心的坚守。裴仁治教授动情地说:“病痛面前,医生与患者本是同盟。我们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温暖人心。‘有温度的医疗’,是我们挑战病魔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力量。”
向新而行,攀峰不止
从1949年15张病床起步,到如今拥有2136名职工、1618张开放床位的现代化三甲医院;从地方性医院到连续五年“国考”获评A级、2023年跃升A+、跻身全国前10%,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这背后,是学科高峰的持续攀登,是科研创新的不懈突破,是智
慧医疗的全面赋能,更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深情践行。

面向未来,医院将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新起点,加快本部院区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一院两区”协同发展。全院上下将坚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不断向医学高峰攀登,为“健康鄞州”“健康宁波”建设贡献更强大的“鄞医力量”。
向新而行,攀峰不止。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正以科技之光点亮生命希望,以仁爱之心守护百姓健康,在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奋力书写属于“鄞医人”的精彩答卷。(杨伟民 董婷婷 郑瑜)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