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保障

乐于助人的“跨界”调解员:梁贺春

发布时间:2025-11-10 13:16:4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在路桥区金清镇,提起梁贺春,不少人会脱口而出:“梁老师啊,知道!”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退休前是桃李满园的小学教师,退休后转身成为“清·和”调解室的一名“老娘舅”。女儿劝他:“不图钱就图个乐,这么大年纪别干了。”他却笑着说:“每次劝和一对要离婚的夫妻,回来讲给你们听,那高兴劲儿,比中了一个亿还开心!”这份纯粹的快乐,支撑他在调解路上走了近十年。

多面手教师的选择:从讲台到调解室

梁贺春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四十余年,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不仅语文、数学教得好,还曾兼任过自然、美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喜爱。同事们都说他什么课都能上,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正是这种跨学科的教学经历,锻炼了他综合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

2015年退休后,多家培训机构高薪请他“再上岗”,他却选择走进刚刚成立的金清法庭调解室,成为一名不拿工资的调解员。“教了一辈子书,现在想为社会做点事。”尽管起初自认“对法律一知半解”,但他肯学肯问,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调解一线的行家里手。

师生情缘:调解成功的情感密码

梁贺春在金清教书育人几十年,学生遍布全镇。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份师生缘竟成了他调解工作中的一大法宝。许多当事人一见到他,都会惊喜地喊一声梁老师,这份信任与亲切,为调解工作打开了第一扇门。

2024年8月,一起车辆赔偿纠纷的当事人陈某,正是他多年前的学生。调解中,梁贺春没有机械讲法,而是以师者口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做错题不要紧,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轻松一句话,化解了对立情绪,徐某某当场支付了5100元维修费。

类似的案例在梁贺春的调解生涯中不胜枚举。他常说:很多当事人都是我教过的学生,他们信任我,愿意听我讲道理。这份信任,是我调解成功的情感密码据统计,近年来他参与调解的案件中,约有三分之一涉及他曾教过的学生或学生家属。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不仅拉近了与当事人的距离,也大大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仅2023年,他个人调解成功的案件就超过200件。

耐心劝导:法理与情理的融合艺术

随着金清法庭案件量的逐年增加,梁贺春的工作量也不断攀升。从最初每年一两百件,到如今每年接手五六百起纠纷,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常常一大早就到调解室,晚上还在整理案卷、回访当事人。他说:调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难案、积案,更需要耐心。

在一起子女赡养纠纷中,八旬老人王某甲因子女疏于照料,将他们告上法庭。梁贺春没有简单地进行法律宣讲,而是采用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的方式,多次上门走访,倾听各方心声。他既讲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也讲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还引用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民间老话,触动子女内心的柔软。最终,子女们红着眼眶承诺履行赡养责任,老人含泪感谢梁贺春让她晚年有了依靠

在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时,梁贺春同样展现出超常的耐心与智慧。陶某某与叶某某因感情破裂起诉离婚,但叶某某远在外省,拒绝沟通。梁贺春没有放弃,多次跨省电话联系,从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切入,逐渐打开对方心扉。最终,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并妥善处理了财产与子女抚养问题。事后,陶某某送来锦旗,上面为民解忧情深似海,为民办事正义凛然的金色大字,正是对梁贺春工作的最好肯定。

多年来,梁贺春始终坚持法理与情理相结合的调解理念。他说:很多矛盾其实源于沟通不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法律框架内,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据统计,自2015年至今,他参与调解的案件累计超过2200件,年均调解成功率稳定在40%以上,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和合力量。

从教书育人到调解纠纷,从三尺讲台到一方调解室,梁贺春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退而不休、乐于助人。正如他所说:调解成功后的那份喜悦,是我最大的动力。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他依然活跃在调解一线,带着新一代调解员继续前行,让·之风吹遍金清的每一个角落。(黄勇 金青平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