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治理

发现价值、重塑价值!佛山发布环两江先行区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25-11-10 15:06:08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11月10日,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在佛山市新闻发布厅举行。佛山市政府副市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黄少文和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局、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环两江先行区总体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主办方供图)

佛山市政府副市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黄少文介绍了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他表示,今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正式启动《环两江先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期间多次与各区、镇街和市直部门开展座谈调研,听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代表的意见,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总体规划》近期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新闻发布会当天印发实施。《总体规划》坚持“发现价值、重塑价值”的核心理念,从三个方面描绘了环两江先行区发展“蓝图”。

明确三大战略定位 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区四组团”空间格局

首先是战略定位。环两江先行区的定位是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其次是分阶段实施目标。规划明确:到2030年底,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展现“多彩佛山”的重要窗口,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在先行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底,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后是总体空间格局。规划明确了环两江先行区“一核一圈两廊、三区四组团”的空间格局,即打造一个以西樵山为核心的综合发展核,重塑一个充满生机的环两江活力圈,构筑起东西向的陆路梯度发展廊道和南北向的水乡联动发展廊道,规划布局农业、工业、文旅三大类产业集聚区,重点提升西南、丹灶-白坭、西樵、九江-龙江四个新型城镇组团。

聚焦六个方面内容 系统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

一是构建向新向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绿兴产、全域共生”理念,构建“三核、一轴、三带、四区、多节点”产业空间格局,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核心区坚持“三箭齐发”的思路,构建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新兴产业为增长极、以未来产业为新赛道的格局,同时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二是绘就融合发展的文旅新画卷。整合跨区镇的文旅资源,形成“一圈一廊三区”的文旅布局,围绕黄金水廊和生态水系,重点建设“几字湾”、环西樵山、甘竹滩三大文旅集聚区。同时,打造一个“活力水岸”户外运动圈,以及五条主题鲜明的旅游精品带。三是塑造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风貌。围绕建设国际级岭南水乡全景体验区,塑造“两江十八景”,划分五大风貌分区,针对差异化的风貌特质和风貌核心地段重点开展风貌管控,创新提出“通则+图则”分级管控,实施“三师”制度及农房建管长效新机制。四是构建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畅通区域交通联系,实现半小时快速连接佛山主副中心。加快港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陆联运、江海联运。规划建设“沿江环路—衔接道路—快速环线”三层次旅游道路体系,探索开通外江游船和内河涌特色游线。五是完善城乡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创新城乡服务均衡配置模式,推动社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体、商业、智慧安防等公共服务集成配置。六是建立系统集成的改革创新机制。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城乡风貌管控机制、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划定十四个近期重点片区 任务化项目化推进实施

规划划定了14个近期重点片区,涵盖城乡融合、产业、文旅、生态四大类型。包含桑园围岭南水乡融合示范片区、沿西江生态重点片区、丹白新能源产业重点片区、“几字湾”文旅重点片区等,明确130项重点任务,并建立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局、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代表分别就环两江总体规划的组织实施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产业布局和重点方向、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回答了媒体提问。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表示,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执行体系、监测体系,协同各级各部门全力推动规划落地见效。市委改革办表示,将大力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聚焦产业协同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城乡风貌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更多标志性改革举措在环两江先行区落地见效。市发展改革局表示,将聚力培育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智能应急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氢能、前沿新材料等3大未来产业,积极培育若干个特色产业,构建“轴—片—带”空间体系,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市文广旅体局表示,将做优“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融合文章,着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游艇经济等新业态,强化“要素+市场”保障机制。(陈赞亮)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