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项专利成功质押换来企业发展资金,当一家企业的核心技术通过导航明晰方向,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知,守护知识产权就是守护首府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这份答卷,记录着从“智造”到“资产”的价值跃迁,为青城的明天积蓄着澎湃动能。
创造提质
荣誉见证:在2020-2024年度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该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指标持续领跑全区。
知识产权业务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区盟市首位。
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实现重大跃升。
1家企业的专利转化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化优秀案例,创新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专利突破:专利授权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有效注册量持续位居自治区首位。
企业领航:84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
培育优势。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5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4家。
国内贯标企业201家,国际贯标企业3家。
国家级、自治区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3个。
运用增效
真金白银:出台《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累计为184家企事业单位兑现资助奖励资金1288.56万元,有效激发创新活力。
盘活资产:连续5年举办知识产权政银企对接活动,服务企业510余家,促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47笔、金额41.79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创新引领:3家企业通过ISO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国际标准,企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成果转化。累计有8件专利获中国专利奖,10件获自治区专利奖。
拥有地理标志商标2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
建成自治区地理标志展示体验中心2家(占全区40%,数量居首)。
设立国家“千企百城”及自治区商标品牌指导站各1家。
2025年2月,“武川土豆及图”注册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保护筑盾
铁拳整治:开展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和“蓝天”专项整治,全系统共办理知识产权案件400件,出具电商平台专利侵权纠纷判定意见765件,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5803件。
多元解纷: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知识产权仲裁院,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增强纠纷化解效力。
区域联动:与包头、鄂尔多斯等五盟市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作协议》,推动区域协同保护。
海外护航: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服务优化
搭建平台。成功建设全国首家国家级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拥有国家级运营中心2家、自治区级运营中心5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2家,平台支撑体系初具规模。
建设“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北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整合22个业务系统及1.9亿条数据,注册企业超2000家,实现“一站式”服务。
构建“1+N”线下服务网络,以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在留学生创业园、和林格尔新区、裕隆工业园区设立工作站,提供精准服务。
机构倍增:“十四五”期间新增31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包括2家TISC机构、3家国家级信息服务网点、13家维权援助分中心及工作站等,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
导航未来:形成新能源材料、乳制品产业专利导航报告,为企业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指明方向。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激励创造、促进运用、严格保护、优化服务四方面着手,将知识产权打造成为了首府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这份远见的答卷,正在将今天的创新智慧,转化为明天这座城市决胜未来的磅礴资本。(陈赞亮)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