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抢救生命”到“守护健康”的时代跨越
在医学史的长河中,心血管疾病始终是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总死亡人数的40%,心源性猝死每年超过50万人。而令人担忧的是,心血管疾病正在不断年轻化,许多患者在发病前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往往在突发事件中被动“发现”。
事实反复提醒我们:仅依靠医院的救治是不够的,防在未病、早筛早治才是现代医学应有的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心脏安全驿站”的建设探索,成为我国心血管防控体系中的一项创新实践。它让“救命”不再局限于医院急诊,而是延伸到社区街道、学校门口和居民身边——实现从“抢救生命”到“守护健康”的系统跨越。
二、心脏安全驿站:让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心脏安全驿站以社区为基点、以居民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旨在建立一个“可早筛、可评估、可转诊、可追踪”的心脏健康服务体系。每一位居民走进驿站,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一次完整的心脏健康检测。
驿站采用由深圳市美林健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心脏安全服务包”,检测内容涵盖了:无创心输出量分析、12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体温、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础生理参数。所有检测数据均通过美林心脏安全行动家云端AI分析平台自动整合与计算,几分钟内即可生成个人心脏安全风险等级报告——以“绿、黄、红”三种颜色直观呈现健康风险:
绿色: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建议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黄色:提示存在潜在风险,建议进一步医学评估;
红色:极大可能存在心脏疾患,需要尽快转诊就医。
与此同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个性化的《心脏健康手册》,包括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健康建议,让检测结果真正转化为可执行的日常健康指导。
三、科技助力:让AI成为心脏预防的“早期哨兵”
传统健康体检通常依赖于静态指标,而心血管疾病往往潜藏在动态变化之中。心脏安全驿站利用AI算法与大数据模型,能够对多项生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早期心功能异常、心律失常风险、心肌缺血等问题。
这项技术的核心意义在于——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现危险信号。它使“早期预警”从理念变成现实,也让普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与医院相同级别的专业判断。正如我常说:“一个十分钟的检测,有时能换回一个家庭的完整。”心脏安全驿站,就是这样一位贴心的“早期哨兵”,静静守护着社区每一颗跳动的心。
四、从筛查到转诊:让公益闭环形成真正的生命防线
在心脏安全驿站,我们始终坚持“公益先行、精准转诊、持续追踪”的原则。当检测结果出现中度风险(黄色)或高风险(红色)时,系统会立即启动精准转诊机制:
驿站医生对结果进行初步解释;
AI系统将报告同步至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
对疑似病例,由驿站直接联系定点专科医院,帮助居民预约就诊;
对确诊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记录疗效与复查结果,形成完整的健康档案。
这意味着——居民从第一次检测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温度、有持续跟踪的健康管理体系。这种“医防结合、云端协同”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基层防控效率,让心脏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真正落到实处。
它的核心理念,也正如我们的口号所言:“全国名医看全国”——让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普惠更多普通居民。
五、真实案例:生命的守护,从一次检测开始
任何科技的意义,最终都要回归到人。2024年8月,我们在社区开展为期27天的公益筛查,共检测352人。在这些检测中,发生了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17岁的中学生。他身体健康、无任何症状,一次体育课时出现胸痛,多次外院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前来就诊。结果显示为红码,最后我们抽丝剥茧,确诊为“右冠起源异常”,并行矫正术。
第二个故事,来自一个6岁的小女孩。
那天是学校开学日,我们在社区活动中心为新入学儿童做免费检测。检测结果提示该女孩左室肥大、血压偏高。转诊到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儿童高血压。一个6岁的孩子,如果不是这次公益筛查,可能要几年后才被发现。家长感动地说:“这次检测救了我们全家。”
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例。它们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心脏预防的价值,不在设备的先进,而在于早一步发现、早一步守护。这正是心脏安全驿站建设的初心所在。
六、共建共享:构筑全民心脏健康新格局
心脏安全驿站的探索,不仅是一项医学创新,更是一种社会共建——
政府部门的支持,使项目能够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的参与,确保检测与转诊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公益行动提供了坚实的设备与数据支撑;
而居民的积极参与,则让“全民心脏预防”真正成为可能。
这种“政府搭台、专家指导、企业助力、居民受益”的多方协作机制,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新的样板。它不仅解决了“谁来筛”、“谁来转”、“谁来管”的问题,更让科技、人文与公益在同一个平台上汇聚,形成了一条守护生命的生态链。
七、医学与公益的融合:让中国样本走向世界
健康中国,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全球共同的课题。心脏安全驿站的模式在实践中证明:
以公益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以社区为载体的防控体系,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未来,我们希望这一模式能够进入更多社区、学校与乡镇卫生院,让心脏预防成为全民行动。同时,也期待与国际同行共享经验,共同探索慢病防控的新路径。
医学的本质是温度,科技的意义是让温度触达更多人。当每一个普通居民都能在社区获得精准的心脏检测、科学的健康指导、顺畅的转诊通道时,我们距离“健康中国”的目标,就又近了一步。
八、结语:让每一次心跳,都被温柔守护
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让它安全跳动,不仅是医学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良知。心脏安全驿站以科技为支撑、以公益为底色、以社区为阵地,正让“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成为现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医学的温度,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看到了健康中国的未来。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全国名医看全国”的愿景,把心脏预防做得更广、更深、更温暖——
让每一次心跳,都被及时倾听;让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守护。
(作者:黄慧玲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负责人))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