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文明

淮安治水记:从 “掩鼻过” 到 “漫步来”,清波绿水成城市常态!

发布时间:2025-11-11 15:10:2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淮安区西汪塘海绵公园

清晨的阳光洒在清江浦区小南河面,泛起粼粼波光。两岸用生态砖和叠石铺就的驳岸错落有致,绿树掩映下,崭新的健身步道蜿蜒向前,晨练者络绎不绝。家住岸边的钵池乡马庄村的孙奶奶提着水桶来到河边,熟练地取上一桶清水。“这水现在干净,拿回家拖地、浇园子都好得很!”孙奶奶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亲眼见证了这条河从几年前“水质恶化,臭味扑鼻”到如今“河道清朗,枕水安居”的巨变。

孙奶奶的这桶水,舀起的是淮安市历时五年、累计投入约90亿元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缩影。今日的淮安,正悄然洗去污浊,让“漂浮在水上的城市”这张名片,因清澈而更加闪亮。

直面问题

从“黑臭名录”到“长制久清”的艰巨征程

淮安,地处淮、沭、沂、泗流域下游,河湖交错,“八河汇聚、五湖镶嵌”,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7%。然而,这座本应因水而灵动的城市,曾一度为水所困。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2016年11月的排查结果触目惊心:全市建成区共排查出黑臭水体51条,总长度达164.4公里,其中重度黑臭占比高达41.2%。淮安的黑臭水体数量,占了江苏省总数的12.35%。

治理任务艰巨无比。难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量多,整治体量庞大;二是资金筹集压力大,51条水体整治总投资估算达80多亿元,压力巨大;三是工程项目实施难,老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底泥淤积,且水体多位于市中心,施工空间矛盾突出;四是水体管理部门多,涉及“八区六部”,“九龙治水”而缺乏统筹,职责不清。

面对严峻形势,淮安市住建部门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决心。2016年以来,淮安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并将其作为重中之重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目标考核。2018年,淮安成功入围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开启了新一轮攻坚。通过最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90余亿元,整治排口2457个、清淤228.47万方、铺设河道截污管道188.65公里、完成350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44座泵站。列入国家治理目录的51条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公众满意度评测均达90%以上,并打造了10条“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示范河道。2020年底,淮安顺利通过住建部“长制久清”系统评估,标志着这场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胜利。

攻坚之法

系统思维与创新机制破局“治水难题”

如此艰巨的任务如何完成?答案在于系统科学的治理策略和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淮安市的治理实践,严格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20字技术路线,并做到了“环节不能少、顺序不能乱、标准不能降”。

“全域化”治理,整治工作向县区延伸。2020年起,市住建局牵头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一步向县级城市建成区延伸。投入资金约10亿元,对总长度55.4公里的28条县级黑臭水体开展整治,2021年底,全面完成工程性整治措施,通过“长制久清”评估。

“系统化”施治,既治“面子”更治“里子”。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2020年起,市住建局牵头实施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小散乱”、居民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排水“三整治”工作,将管网建设作为核心工程,大力实施控源截污,实施源头治理。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改造、修复城市污水管网877.22公里,累计建成93个“达标区”,总面积达227.2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67.6%。

“长效化”管护,确保“长制久清”不反弹。 黑臭水体治理,“整治好”是基础,“维护好”是关键。各水体辖区参照“道路清扫”标准落实保洁责任,年管养经费达1148万元。同时,严格排水许可管理,市住建局牵头修订出台《淮安市城镇排水管理办法》,对污水直排、偷排行为建立溯源联合执法机制。针对“小散乱”排水问题,由城管部门牵头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减少入河污染源。

精准“把脉”,源头“清根”。为巩固治水成效,市住建局还建立了“每周巡查+快速检测”的常态化河道暗访机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每周深入河道两岸,通过现场“把脉问诊”——快速检测水样,精准捕捉问题排口。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巡查150余次,发现并交办问题60项。通过实施“清单化管理、精准化溯源、跟踪式复核”的闭环模式,先后推动40项问题整治。这套“巡查—交办—整改—复核”的全流程管控机制,有效实现了源头溯源治理,为水体水质持续向好、河道长制久清、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清江浦区清安河旁路湿地

未来展望

守护碧水清波无止境

上一阶段治水取得了成果,是新征程的起点。眼前的清水绿岸,已成为淮安市民“推窗见绿、漫步亲水”的日常福祉。为持续巩固治理成效,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淮安市住建局作为牵头部门,已然开启了新的行动: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建立月度水质监测动态预警机制,并从源头管控、巡查养护等7个方面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时刻保持警惕,严防水体返黑返臭。

下阶段,淮安将紧盯2025年底前全面消除县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的工作目标,持续推进达标区建设,加快实施厂网建设改造,并全面启动劣Ⅴ类水体整治,计划于2027年底前全面消除。(杨峦)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