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44岁的王先生起床时突发神志不清,家人连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天台县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救团队火速出车,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这也成为该院今年第3例通过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病例。
“按压的时候,注意找到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掌根部置于其上,另一手掌交叉叠加在上面,双手臂垂直,用上身的力量往下按压,大概要按压五六厘米的深度,频率是01、02、03、04的节奏。”初步确定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120调度员当即电话指导家属为患者行胸外心脏按压。
与此同时,在120调度中心的指挥协调下,天台县人民医院120急救医师戴瑞卿和护士金忆媚带齐装备,疾驰至事发地点。他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加剧患者的危险。
8分钟后,救护车鸣笛而至。“抵达现场时,患者情况很不妙,心跳以及呼吸都还未恢复。”戴瑞卿他们继续按压,并迅速为患者连接自动体外心肺复苏仪,给予皮囊辅助呼吸,进行心电监护、肾上腺素静脉推注。
一路上,戴瑞卿和金忆媚轮流为患者复苏。经过紧张而高效的抢救,抵达医院前一刻,患者心脏终于恢复跳动。救护车一到急诊,早已做好准备的院内急救团队迅速接手,进一步抢救病人。

据了解,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反映院前急救机构急救能力的极其重要的指标,也是群众感受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好不好”最直观的指标。近年来,天台县人民医院多措并举不断完善院前医疗急救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急救能力和水平。
救护车抵达前的10来分钟“急救空窗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天台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副主任庞花从介绍,该院特地挑选了具有医学背景的调度员,轮训急诊后上岗。通过调度员的精准指导,实现“接听即抢救”。
“在建立急救标准流程和重危病种抢救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常态化练兵机制,定期对本院以及医共体分院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内容涵盖心肺复苏、AED、海姆立克急救法、包扎止血、搬运等技能操作。”庞花从说,业务能力过硬,才能有效开展院前急救工作。

据了解,与城区相比,天台乡镇地域广阔,院前急救站点不足,存在反应时间长、服务半径大、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天台县卫生健康局统一部署,在全县建成7个急救站点,极大地缩短了乡镇急救反应时间。(苏礼彬)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