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湖南湘潭县“稻菇轮作”书写绿色增收样板

发布时间:2025-11-11 16:25:3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昔日焚烧处理的稻草,如今在湖南省湘潭县的田间地头变成了孕育财富的“温床”。近日,在河口镇卓江村的千亩稻菇轮作示范区,村民们正忙着利用秋收后的稻草铺设菌床,种植经济效益可观的赤松茸,上演一场生动的“秸秆变形记”。

“秸秆不用烧,还能种出‘金蘑菇’,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卓江村村民黄拥军笑容满面地算着账。去年试种1亩尝到甜头后,他今年将种植规模扩大至6亩,预计能带来近10万元的收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近百户农户热情加入,其中5个种植大户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一套成熟的“一季稻+蘑菇+油菜”“稻菇油”轮作模式。该模式巧妙盘活了冬闲田,让同一块土地在一年内实现“一田三种、一季三收”,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更将令人头疼的秸秆转化为生产原料,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去年消耗200亩稻草种植10亩菇,到今年利用千亩秸秆发展50亩赤松茸,规模的快速扩张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射埠镇高级农艺师邓述东是这一技术的“总教头”。他长期深耕“纯稻草露天种菇”技术,通过田间课堂、万人培训等方式,将菌床铺设、温湿度调控等关键技术手把手教给农民,让“稻菇轮作”的火种燃遍湘潭县的每一个村组。

如今,湘潭县正以“散户分散种植+大户发展产业”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将小蘑菇做成大产业。这一模式的成功,不仅有效破解了秸秆处理难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更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板,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硬核”力量。(张立 尹义龙)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