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12个博士站“挺进”乡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19-07-02 14:42:4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原标题:12个博士站“挺进”乡镇卫生院 南京溧水医共体破解分级诊疗

“技术下不去,患者又怎么能下得去?”6月29日,溧水区卫健委主任鲁慧荣用这句“问话”道出了博士站“挺进”乡镇卫生院的真正目的。当天上午,溧水区人民医院举行12个医学博士工作站下沉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揭牌仪式。据悉,医共体内同时将12个医学博士工作站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永阳街道、东屏街道、洪蓝街道卫等6个乡镇卫生院,这在江苏尚属首次。

南京探索建设多年的医联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医共体究竟是啥?2018年10月19日,江苏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溧水召开,溧水区被确定为我省三个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医联体是一种医疗组织形式,一般是将同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医疗互助与共享的系统,目的是让区域内的医疗服务更加有效,并能在现有体制下较好地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医共体则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其并不是医疗联合体的属性,而是医疗集团组织的属性。”溧水区人民医院院长嵇振岭告诉记者,组建医共体旨在改革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合理规范。

龙头强,才能更好带动、管理、运行好县域内的乡镇卫生院。强龙头,溧水区“独辟蹊径”。

据介绍,溧水区人民医院院长嵇振岭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中大医院普外科著名专家。他到溧水区人民医院工作始于2015年。当年,溧水区人民医院挂牌成为中大医院分院,中大医院的一批专家被派遣过来,嵇振岭除了带领溧水区人民医院普外团队精进业务,将一批原先开展不了的疑难复杂手术“一一打开”外,还担任副院长一职,参与部分医院管理。2017年6月,两院合作共建又有了新模式——通过采取“管理重构、资源重组、流程重塑、对标找差”的系列措施,推进“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的有效实施。嵇振岭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由副院长变成了一把手院长和法人代表。

“身份的改变缘于医院管理模式的改变。”嵇振岭介绍,2017年6月起,溧水人民医院实行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扭转了卫生管理部门既办医又管医的局面,医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医院用人权利的下放。“以前招聘一名医学人才或任用一名干部,医院需向卫生主管部门申请、报批,然后再经区里组织部门申定,现在可以在核定编制范围内,自主决定招聘人数,之后向组织部门报备即可。”当年起,溧水人民医院不仅管理模式变了,管理规范和流程等都变了,制定并优化的操作流程多达900项。而为全面提升溧水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中大医院选派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担任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同时,中大医院还成立了由20名高精尖人才组成的专家库,每周定期到区人民医院提供坐诊、查房、讲学、手术等医疗活动。另外,溧水区人民医院主要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全部到中大医院轮训……嵇振岭说,目前溧水人民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超过60项,四级以上手术中,8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区内医疗空白。例如,骨科团队实施了高难度的高位颈椎骨折手术;心内科为冠心病患者成功实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此前这些高难度手术开展不了,患者得往外转,转诊率超过10%,目前已下降至不足3%。”嵇振岭介绍。更吸睛的是,去年,溧水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三级医院的评审。

“医共体建设是落实国家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通过紧密医联体建设做强县区级医疗中心,然后带动区域健康事业的共同发展,体现了溧水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特色。”鲁慧荣说,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区人民医院作为该区医共体核心医院之一,与永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马中心卫生院、晶桥中心卫生院等6家乡镇卫生院结成医共体,已经启动了医共体理事会和监事会工作,制定了医共体实施方案等。

根据医共体实施方案,开展医疗同质管理是核心内容之一,将建立统一的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大型设备资源共享;将推进区域内超声诊断同质化诊断和质量控制中心,使乡镇卫生院的B超诊断水平同步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同时中心对下属医院的超声硬件配置、人员培训、设备维护、资源调配等进行统一管理。将推进医共体内部的医务、质管、护理、院感、药剂等业务的垂直管理,乡镇医院的相关人员一并纳入区人民医院院职能部门统一管理。

“此次在医共体成员单位设立博士工作站,目的就是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嵇振岭告诉记者,博士工作站将通过开展门诊、会诊、手术、讲座、教学等活动,提升基层慢病诊疗质量和水平,也将确保“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的网格化管理,从而提高基层三大中心的救治水平。“技术下去了,百姓一定愿意留下来看病,我们所盼望的真正的分级诊疗还会远吗?”嵇振岭反问道。(汤杰 马骅骝)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