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高淑媛)6月29日,青年艺术家白云“寻知我”画展在冰岛驻华大使馆举办。艺术是民心相通的桥梁,举办此展览是冰岛驻华使馆以画展促进民间交往的首次尝试。
开幕式现场,冰岛驻华使馆大使古士贤(左一)向与会嘉宾介绍青年艺术家白云(中)和她的父亲拉格纳尔•鲍德松先生(右)
你会不自觉被她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吸引,随即注意到的是高挑曼妙的身姿散发着的欧式美。艺术家白云欧式外表下还有一半中国基因。如果你先听到她纯正的中文发音,也许会笃定她是中国人。然而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呢?她自己也迷茫过。
青年艺术家白云(右)
白云是冰岛驻华大使馆原公使拉格纳尔•鲍德松先生的女儿。拉格纳尔先生在中国生活多年,为中冰友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父亲来自冰岛,母亲来自北京,白云的成长伴随中冰文化的融合,也正是这种文化交织的环境令她的成长中充满了“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疑问。正如本次画展的主题,她渴望“寻知我”。
白云作品《白云》
白云的画作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以及社交媒体碎片化状态下心灵与身体的抽离与连接,关注个体对自我的不断认知与探索。
白云作品《花》
有着心理学和哲学学习背景的白云,善于捕捉内心细微的感受,并用自然流畅的色彩将其呈现。画展展出了白云近十多年的作品,大部分是最近几年的创作作品。
作者为何关注这些话题?观者又该如何透过一幅幅色彩明丽、感染力强却又抽象的作品来感知主题?本网对白云进行了专访。
问: 您的作品中,很多是关于文化困惑,您15岁时的第一幅画《文化冲突》,讲述了您在两种文化共同影响下的内心状态。2019 年作品《北京天际线》,也是您多次离开北京又重回北京所感受的北京变化以及北京与冰岛的差异。文化冲突是您很多作品的题材或灵感。能否介绍一下,您关注这一话题背后的原因?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成长经历以及在两种文化中长大有怎样的体验?
白云作品《北京天际线》
白云:我一直在冰岛和中国之间轮流居住,每隔两三年就换一个国家。因此我受两种文化的影响较为均衡。我在京西学校读过两年高中也在美术学院读过一年,18岁的时候便到纽约大学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毕业后一直在纽约从事全职设计,2018年11月回到中国,打算重新回到本行做一名全职艺术家。
白云作品《文化冲突》
在两种文化中长大非常令人困惑,你很快便会发现这两种文化的自我观念和世界观竟然差别如此之大。周边环境也会非常令人困惑。如果你从小便在两个国家之间频繁转换,你会习惯放手,不断地将自己清零,也将身边的人清零。将自己清零是因为你需要不断依据周边的环境、语言、文化改变、调整自己。经历过无数次变化后唯一不变的只剩“放手”。
问:这种双元文化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何您的作品关注文化交融和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找寻?
白云:这两种文化我都喜欢,他们是如此不同。我认为思考文化和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仅仅在一种文化中长大的人来说,双元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难以理解的文化。
我的母亲受过严格的体操训练,父亲出身书香门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同。记得我第一次经历身份认同危机的时候只有8岁,当时我们住在日本。有人问我你来自哪里?我记得当时脑海中在思考...冰岛?中国?但是我不可能同时来自这两个国家,这是否意味着我哪个国家也不属于?我感到非常迷茫。你会很早就能体会到不论在哪个国家你都没有办法被完全理解,你只能被部分理解。
问:您的作品是否很大程度上是对您这种双元甚至多文化生活下内心情感的描述?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您作品的特点以及理解您作品的一些要点?
白云:当然我的作品是我内在的较为真实的体现,它总能向我揭示一些原本我并不了解的真相或我一直无法理解的事情。我认为艺术家是表达他们所经历的社会、文化或冲突的思想和情感的容器。但是对艺术的解读却因人而异。我每完成一个作品,这个作品便会属于观众,他们可以自由想象,给予这些画作新的故事。即便多年后,我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它依然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艺术的美在于其内部的流动性,这是对大脑如何运作的一个很好的比喻。我们人类本身是流动的,文化也是流动的。
总体来讲,我的艺术尝试着将个体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之间建立一种连接。本真地表现我们内在的世界,真实地面对我们内心的感情和内在的恐惧。
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深入挖掘自身,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表现的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想法,但是作品最终会帮助观众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对我来讲,真实是创作优秀艺术作品最重要的要素。
白云作品《夏娃的苹果》
问:在两种文化下成长除了一些困惑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财富,可以让人更好地感知两种文化,那么你认为中国和冰岛文化有哪些异同?
白云:西方国家非常注重个体差异和“自我”。孩子们会被引导思考“我想要什么,我是谁”但当我告诉妈妈我想找寻自我、弄明白我是谁的时候,我的妈妈或者大部分中国人没法理解我为何如此纠结与这么抽象的问题。仿佛对于这个问题她从来没有考虑那么多。我发现中国文化中,人们较少地关注个体,更加关心关系和背景。中国不鼓励偏离常态。
我喜欢冰岛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懂得生命的脆弱,因为自然随时可能带来破坏,比如火山爆发。自然的力量要胜过人类,因此会敬畏自然。他们更懂得活在当下,不会过多地担忧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者不会发生什么。这点可能与冰岛冰火两重天这样内在冲突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你完全不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是怎样。
中国文化深刻复杂,绚丽多姿,你可以感受到它的传统和文化的力量。中国文化富有哲理,甚至语言本身也与哲学息息相关。一些在中国被看作常识的东西,西方文化中并没有体现,我发现这点非常有趣。
中国社会强调团结合作,认为群体力量大于个人。人们明白,要想强大必须团结起来。一个群体比一个人更有力量。 我可以说出我喜爱的很多东西,这里列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此外,中国幅员辽阔而且非常美丽。我很幸运能成为两种文化的一部分。
白云的画展还将在冰岛的各大友好城市举办,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