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谢智华 报道) 7月18日,第223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党委委员唐志刚以“中国人保多措并举 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介绍了中国人保切实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创新多种形式,持续提高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的情况。一同参与本次发布还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吴建林,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高级专家丁璐莎。
近年来,中国人保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服务民营企业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主线,两端发力,四大举措”的服务民营经济新格局,即以为民营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主线,在保险端和投资端同时发力,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和保险资金优势,多措并举,主动对接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释放的金融保险需求,促进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在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等领域积极探索,为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提高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
中国人保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利用保险技术优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防范化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构建从“风险等量转移”转向“风险减量管理”,从“风险事后补偿”转向“全生命周期保障”,从“单一风险保障”转向“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保险商业模式。一是积极发展适合科创民企特点的科技保险产品,助力企业防范化解科技研发风险。中国人保为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立了汽车、半导体等13个行业技术基地,形成了包括相关行业的风险知识、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典型事故汇编等系列规范和指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专业的风险评估服务,有效的降低了企业运营期间的风险;研发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属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2018年,中国人保科技保险共为1765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846亿元。二是推广“保险+服务”综合风险管理模式,提升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中国人保在安全生产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业务推广过程中,针对中小企业风控能力弱的特点,加大预防性投入,深入企业开展实地隐患排查治理、推广安全生产科技,通过风险管控前置,为中小企业编织起一张“安全网”。三是支持新型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人保充分发挥农险优势,为大型民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制定灵活的服务策略,提供全面风险保障;积极推广“保险+期货”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推动农险从保基本、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益升级。2018年,中国人保为9442万户次农户提供2.2万亿元风险保障,为2589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196亿元农险赔款。
二、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拓宽民营经济融资血脉
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用记录不完善的问题,通过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提供信用增级服务,打通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链,有效带动了更多信贷资源投放民营企业。一是大力推广贷款保证类保险模式经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通过搭建政府、银行、保险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形成 “政银保”等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通过为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银行提供贷款,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共同扶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2018年,通过提供贷款保证保险,助力4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129亿元。二是探索保证险创新业务模式,释放保证金占用,提升民营企业资金周转率。中国人保开发了在建工程履约和关税履约类保证险,替代原先的现金保证和银行保函,有效盘活民营企业保证金资金,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8年,中国人保为7179家建筑工程企业释放保证金220亿元,为653家通关企业释放保证金82亿元。
三、利用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提供民营经济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中国人保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大方向,通过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专项产品以及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为民营企业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中国人保通过多种形式投资支持民营经济规模约354亿元,其中股票、股权投资和股权基金方面合计156亿元,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198亿元。在股权投资方面,近3年,中国人保参与投资多家民营企业,包括入股蚂蚁金服、神州优车、东软控股、东软医疗等民营新经济企业,服务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截至2018年底,中国人保对民营企业股权投资规模累计达到54.9亿元。私募股权基金方面,中国人保通过投资市场化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达41亿元。在专项产品方面,中国人保开发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纾困基金,“安稳投资系列1-6期专项产品”,规模300亿元,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优势,但受到资本市场波动或股权质押影响,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支持。2018年12月27日,人保资产纾困专项产品“安稳投资系列1期”首笔资金顺利落地。此外,纾困专项产品近期将再落地一笔业务。
四、创新保险资金运用形式,提供“保险+融资”综合金融服务
自2015年开始,在银保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保首创保险资金运用形式,探索开展支农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试点业务,以保险资管产品为载体,依托中国人保的地缘和人员优势,为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险+融资”综合金融服务。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不同,融资试点主要依托保险的保障功能,充实客户第一还款来源,从根本上提高了客户融资能力,改善客户融资难的困境。一是融资规模稳步提升,积极对接民营经济融资需求。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累计放款规模245亿元,融资试点业务基本覆盖全国。累计服务客户29万户/次,平均融资规模8万元。二是合理控制融资成本,兼顾政策支持和可持续发展。集团融资试点业务定位于“政策性很强的商业性业务”,利率定价遵循保本微利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截至一季度末,试点业务平均融资利率5.72%。三是打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资金可获得性。充分利用现有全国机构网络优势,在此基础上,构建集团公司、总、省、地、市五级普惠金融专业团队和组织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门到门、点到点服务。四是建立服务民营经济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质效。因地制宜,围绕地方产业规划和产业链,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多种融资模式,如服务科创企业的“苏州科技基金”模式,通过股债结合形式支持当地高科技企业98家,其中19家在新三板上市;服务非传统金融客户的“政融保”、“贷牛还牛”等模式,为贫困地区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融资服务,助力当地脱贫致富。五是构建立体化的风险保障机制,有效控制融资风险。在依托保险产品提供生产经营风险保障的基础上,借助央行征信,同盾、百融等大数据平台,工商、税控等信息平台,以及自身承保理赔数据,构建差异化风控模型,精准客户画像,防范信用风险。
保险行业在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求,践行“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光荣使命,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