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解局科创板五大“谜题”

发布时间:2019-08-19 16:04:4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科创板作为一个资本市场的新生板块备受关注。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8月14日,上交所共受理科创板上市公司152家,其中有28家已经上市发行的公司,9家已经提交注册、待上市的公司(恒安嘉新、利元亨等),2家已经由上市委会议通过的公司(海尔生物和山石网科),28家正在接受问询的公司和5家刚受理尚未开始接受问询的公司。而另据上交所官网的数据显示,已经有75家公司处于中止上市状态。

8月17日,在由金融科技江湖推出的首届“观察科创板”沙龙活动上,券商投行人士、风控专家、企业掌舵人就市场上最为关注的科创板五大“谜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科创板的高光时刻能维持多久

科创板开市首日的平均换手率达77.78%,但之后4日有所降低,约在30%—45%之间。对此,开源证券投资银行北京九部总经理夏华旺表示,高换手率是因为市场热度还在,后续有资金不断做换手,所以还能维持高价。预计等到市场热度下去,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多了,资金不足,价格就会走向漫长的回落过程。短期内对科创板新股收益预期有所提高,但从长期看,科创板新股收益将回归理性。

他分析认为,科创板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了创业板的走势,创业板“老28家”在上市次日均出现大跌,平均跌幅为8.15%。而科创板在次日也出现了平均7.90%的跌幅。截至8月8日收盘,首批25只个股表现分化,缩量明显。

随着后续市场热度和交易的逐步放缓,投资逻辑回归到标的基本面上,以及考虑到后续限售股陆续解禁的问题,价格也将向合理区间靠拢。由于科创板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增多与市场热度的下降,目前的科创板高估值的状况将逐渐趋于理性。相信持续分化与估值回归是未来一段时间科创板行情的主旋律。

产业投资如何看待科创板

科创板的开通对于产业基金而言是一扇新的窗。从产业投资的关注角度而言,行业需求的确定性、行业发展的景气度、行业规模的成长性成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分析行业风险、预估行业规模以和公司成长速度,评估潜在风险已经成为最为基本的门槛,当然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自我提升能力也尤为重要。

对于一些科创企业而言,科创板的推出可以让相关企业更为迅速地解决融资需求,但科创板的投资要长期、长远、长久。目前,大多数科创板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专业性非常强,所以对投资人的要求也很高。

慧闻少林文化集团董事总经理余笛表示,产业投资不要散户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熟悉的不参与,不是龙头不参与。科要挑选符合自己公司产业投资特色的科创企业进行价值投资,挑选符合集团规划布局的行业进行战略投资。

你可能不知道的FA新挑战

科创板企业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和特征。在行业上,科创板企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六大行业,其业务模式新、业绩波动大、不确定性高。除了有科创板企业所具有的共有的风险外,还有其不同行业属性的特有风险,对行业的判断以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在制度上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主板,比如注册制在发行价格、发行规模、发行节奏等方面都坚持了市场化的导向;包容性及灵活的上市条件、亏损企业科创板上市;差异化表决机制等制度上的创新等。

西部证券北京第一分公司高级经理赖详龄表示,科创板作为我国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给科技创新型企业、市场投资者带来一系列机会的同时,也对FA为科创企业及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专业、综合、全面、高效以及合规的服务上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企业而言,科创板和创业板谁留给企业的机会更多

科创板的上市规则非常清晰,明确了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每套标准均以市值作为首要条件,并且更加注重公司估值;85%的企业大都符合科创板企业轻资产、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但是相对于创业板而言,谁的机会更大?

筹划在科创板上市的北京智海创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原忠义在沙龙上称,科创板自7月22日开市以来,表现还是超预期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支撑:一方面有国家保驾护航; 一方面投资机构对该板块有基础信任。不过,科创板当前还是过热,应该会有个消化过程,然后回归理性。就大数据类科技公司而言,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两个市场来看,科创板的机会更多些。

科创板企业如何规避专利的坑

科创企业的定位是拥有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而重要的核心评价指标就是专利权、商标、技术秘密等商业产权。

不久前,科创板就爆出因专利诉讼而取消审核的案例。2019年7月23日,晶丰明源因专利诉讼被上交所取消上市。具体理由就是一家名为矽力杰的公司起诉晶丰明源专利侵权。

北京梦知网科技有限公司(权大师)创始人兼董事长孟潭认为,知识产权将会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重要门槛和关键因素。知识产权布局不足,可能会被上交所询问。而知识产权布局不如竞争对手也面临起诉专利侵权。所以,企业在上市之前应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注意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披露;上市之前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