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美丽乡村”

——蓑衣樊村的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19-09-04 14:08:0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高淑媛)灰瓦白墙、整齐的宅院、比直规整的硬化路,这是进入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的最初印象。

这个集观光、垂钓、采摘、泛舟、摄影、写生、体验生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村庄,2013年被农业部命名为“美丽村庄”,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生态旅游示范村”。

然而几年前,蓑衣樊村却是省级贫困村。村庄距黄河不到一公里,三面环水,因河湖相连的水面,人均耕地面积少,加之土地盐碱贫瘠,靠种地为生的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那么该村是如何在几年内实现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呢?

进行土地流转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水还是那片水,地还是那片地”,曾经困扰百姓的条件,2011年后逐渐变成了令百姓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这种变化起于土地流转。

在当地村“两委”的带领下,村内的1570亩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村集体以土地形式入股,成立了大芦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与蓑衣水乡农业合作社相结合。将流转的土地与村内原有池塘进行了合理规划,发展稻田养蟹、藕池养虾。创建了自主品牌——“大芦湖”牌大米,最高能卖到22元/斤,再加上四五千元的螃蟹收益,产出效益较流转前提高近3倍。同时,解放了劳动力,村内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村民收入得到提升。

积极走一二二产融合发展道路开发了水稻插播、稻田钓蟹、湿地泛舟等体验活动,带动了蒲苇草编、粗布纺织、灯笼扎制等传统手工业发展。

提升村居环境 推出特色旅游产品

2014年高青县对5000亩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天鹅湖温泉慢城, 蓑衣樊村村班子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决定首先大力整治村居环境。从打扫卫生,清理柴堆粪堆土堆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改造道路,安装自来水和排水管网,种植苗木美化庭院,改灶、改厕,布设了整村WiFi,村居环境全面提升,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178户的村庄已经有30个农家乐,高标准建成了蓑衣客栈、人民公社大食堂、东方红会议室,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农家乐客房床位200余个。推出湿地泛舟、荷塘采莲、稻田钓蟹、果蔬采摘等一系列旅游体验项目,把小村庄变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水上乐园。

让农民做股东

通过土地入股、筹资等方式整合村内资源变资产,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2015年5月第一次分红,每位村民300多元。如今,全村旅游产业从业人数达200余人,年增加收入300多万元,预计今年人均分红超过1000元。富裕村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突破了“空壳”,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两委”还探索实行“收益保底+分红”的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经济来源。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