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劈波斩浪,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儿女正式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昂首迈入新时代。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黄金”)的诞生与成长几乎是与新中国共同进行的。
194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黄金主要以国家黄金管理机构的形式出现,其间使用过很多名字,也几经变革。1979年9月正式成立中国黄金总公司,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组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2017年底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成为公司制企业。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就“智造高质量”接受新华网专访。
历经70年的砥砺奋进,作为我国黄金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黄金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投身于伟大实践,逐步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矿山开采、选矿冶炼、产品精炼、加工销售、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和建设于一体的大型黄金产业集团。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冰出席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1949年-1979年 在新中国朝阳中孕育黄金梦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十分重视黄金工业的发展。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陈云任部长,主管全国的黄金生产。1959年9月20日,冶金部在有色金属生产技术司内增设黄金处(实际称贵金属处),这是“黄金”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新中国政府部门的名字中。
1965年1月30日,冶金部决定将吉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改为“冶金部黄金公司”,1965年2月11日改为“冶金工业部黄金专业公司”,1965年3月25日,冶金部又将其改为“中国黄金矿产公司”。
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是第一个体现黄金矿产专业化管理理念的国家黄金管理机构,该公司负责全国黄金生产、建设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并对所属生产和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为国家生产更多黄金。”
1975年1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工作。同年,王震在分管的黄金生产领域开始了“垦荒”行动。他带领有关部门推出了群众采金、实物奖售、价外补贴、黄金专项贷款、黄金生产开发基金和黄金地质勘查基金,以及在全国成立黄金管理机构等一系列鼓励扶植政策。
这些富含市场化“因子”的措施实行了13年,全国黄金产量空前增加。与此同时,1976年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成立后,全国黄金生产的组织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3年后,9个省(区)成立了黄金生产管理机构,我国独立的黄金工业体系建设开始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之中。
1979年-2002年 在改革开放中茁壮成长
在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双重变革的背景下,1979年,中国黄金总公司成立,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冶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合署办公,管理全国的黄金地质勘探、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等,黄金行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这种军政企合一、统收专营的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黄金的快速发展为改革开放助力加油。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需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引进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的化肥和化纤设备。以当时的汇率计算,投资额超过了80亿美元,国家面临巨大的外汇支付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把解决难题的希望聚焦于黄金生产。
上世纪90年代,在前河金矿440斜井口的推车班工人。
1975年后,我国外汇黄金储备迅速增长。1979年中国黄金总公司成立后,当年国家黄金储备折合美元达到78.41亿元,比上一年整整翻了一番。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黄金外汇储备已可以支付进口设备所需。1988年,国家黄金管理局成立,中国黄金总公司与其合署办公。
“七五”计划时期,国家自有外汇年均达50多亿美元,而黄金出口创汇就高达约30亿美元。到1993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15年,黄金产量达到了90.964吨,是1978年的4.6倍。在历史进程中,中国黄金率先参与到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主动将增储创汇的重任扛在了肩上,为改革开放助力加油。
中国黄金在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应运而生。由于黄金产品的特殊性,在国家优惠政策多年扶持下的中国黄金工业,长时间保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同年,黄金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并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是中国黄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重大转折点。此时,距离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过去了整整25年。
2003
走入市场经济的第一个10年中,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中国黄金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努力从行业管理者转变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搏击者,走上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展之路。在这10年中,中国登顶成为世界最大黄金生产国、世界第一黄金消费国,中国黄金功标青史。
中国黄金集团辽宁天利金业有限公司生物氧化提金厂的投产,标志着我国处理黄金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资源占有和项目并购中实现快速发展。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在投资办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4年,中国黄金与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云南黄金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全国第一个以产权为纽带,按《公司法》组建的省级黄金公司。此后,中国黄金灵活运用开发基金和勘探基金转为被并购企业股份的模式,陆续在湖南、贵州等地大力开展资源并购。
针对原有企业多、小、偏、散和产量低、成本高、竞争力弱的情况,2007年,中国黄金陆续规划和建设了20个大型黄金和有色生产基地,初步确立了大基地辐射周边、区域化管理的企业布局。2007年至2012年,中国黄金先后投资建设了乌山项目、甲玛一期项目,成就了“中国铜工业的新坐标”“固边富民的示范典型”,资源并购和生产探矿累计投资超百亿元,黄金资源储量从275吨增加到1758吨,铜资源从125万吨增加到1097万吨,钼资源从20万吨增加到207万吨。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乌山项目被誉为“中国铜工业的新坐标”。
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龙5300党支部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企业党支部
2002年,中国黄金行业矿产金总量为189.8吨,中国黄金矿产金20.20吨,占比10.64%,位居国内第一。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到了2012年,亿元利润以上企业跃升至10户,利润超过5亿元企业4户,在当年的6家冶金中央企业,中国黄金利润总额排名第二位。
打造下游领域优势,引领我国黄金消费升级,是中国黄金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2006年11月18日,中国黄金率先进入下游产业,为黄金行业进入黄金珠宝首饰领域开疆拓土。经过多年持续发力,中国黄金目前已经形成了“黄金为民、藏金于民”的强大零售网络,正在逐步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黄金珠宝品牌。
2003年8月,中国证券市场“中国黄金第一股”——中金黄金率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此后行业企业的顺利上市开辟了通道。彼时,中国黄金作为中金黄金第一大股东,是国务院批准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中金黄金的成功上市,为中国黄金“由小到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黄金集团所属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1亿股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黄金第一股”。
在精心运作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中国黄金也积极谋划海外资源和平台。2010年,中金国际成立,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在加拿大和中国香港主板两地同时上市的矿业公司。与此同时,中金黄金积极用好国家财政及产业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债务融资成本大幅下降,综合信用评级在2010年提升为AAA级,成为中国首家具有最高信用等级的黄金企业。
2014
2013年底,中国黄金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以“扎根”“铸魂”工程为抓手,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黄金资源储量、精炼金产量、黄金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黄金选冶技术水平、上海黄金交易所综合类会员实物黄金交易量五项指标国内行业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黄金改革向纵深挺进。2017年,中国黄金成立了董事会,顺利完成总部和子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工作以及组织体系变革工作,建立健全了权责明确、规范运作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动中金珠宝“混改”纳入“双百行动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黄金集团中原冶炼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黄金综合回收基地。图为中原冶炼厂自动剥板机器人。
七大板块之一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珠宝”)混改试点落地,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举措,引入资金22.5亿元,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推动了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处僵治困”“压减”“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改革工作的要求,中国黄金坚持出实招、抓实效,31户“僵尸”、特困企业中,有22户基本达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处僵治困”主体完成标准;40户企业“压减”任务已全部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明确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改革任务和目标,稳步推进了精简人员、压缩机构、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严格选用优秀人才的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黄金发展转型突破的时期。秉承依靠内涵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理念,中国黄金上下一心,以锲而不舍的劲头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资源质量、资产质量、安全质量、经营质量的全面变革。以稳中求进为根本,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为保障,以成本领先为核心,鼓足干劲做好降成本的“减法”、技术创新的“乘法”,率先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汇聚“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资源,在海外尤其是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刚果(布)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搭建相关产业体系,打造黄金产业上下游贯通的产业闭环,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刚果(布)索瑞米项目生产出刚果(布)历史上第一块铜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黄金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的时期。中国黄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功推出了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一批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标准规范,参与制定标准的数量占黄金行业标准总数的95%以上。建成了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CNAS认证检验检测中心10个、省级研发平台15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劳模工作室45个,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11家猛增至34家。积极参与青藏高原重要矿产资源基地成矿系统深部探测技术与勘查增储示范、深部金属矿建井与提升关键技术等七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持续提升行业科研水平。坚持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聚焦中央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要求,牢记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造了“黄金”特色的大扶贫格局,定点帮扶的河南省新蔡县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新时代为实现伟大梦想向前迈进
2013年底,黄金价格由涨转跌,在全球企业求“生存”之际,作为我国黄金行业唯一的中央企业,中国黄金在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维度,进行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中国黄金坚决响应,登高望远,重整行装再出发。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黄金行业唯一中央企业。
中国黄金瞄准世界一流企业的前沿领域加快升级,扩大行业影响力,牵头成立了黄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加入了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并分别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同时,中国黄金严守“既开发金山银山,又保护绿水青山”的环保底线,打造了3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占国内行业入围企业总数的40%,一改过去矿业“污染和落后”的代名词,蜕变为绿色环保的新型现代化矿山。今后,中国黄金将更加深度参与到新型全球化黄金市场的构建,为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