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杨秀萍:峰会可成为推动中国-东盟青年友好交往的新动力

发布时间:2019-10-24 16:38:2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齐凯 报道)10月23日,以“青年携手,创想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青年营暨第四届中国-东盟青年峰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幕,来自中国、东盟及世界各国的学生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中国首任常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中心前秘书长杨秀萍出席会议并致辞。

杨秀萍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最具活力和创造精神,中国和东盟的青年学生代表应增强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中国-东盟友好关系更好发展。当前,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冲击国际秩序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化合作,始终相互尊重,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希望此次活动可以成为推动中国-东盟青年友好交往的新动力,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纽带与沟通的桥梁。

杨秀萍指出,中国和东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方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已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双方将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为指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互联互通、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拓展合作,以今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为契机,深化人文交流。中国高度重视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8年、特别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年来,始终与时俱进,携手前行,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引领东亚区域合作的一面旗帜。

杨秀萍建议,双方要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为指引,扩大共识,深化合作,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一是要把握对接发展规划的机遇,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二要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缩小东盟内部发展差距,助力东盟一体化建设。三要把握创新合作的机遇,将创新合作作为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增长点。四要把握深化安全合作的机遇,加强防务部门沟通和交流。五要把握深化人文交流的机遇,增强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杨秀萍指出,中国—东盟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8年,特别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年以来,中国和东盟的友好关系已经成为引领东亚区域的一面旗帜,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硕果累累。

一是在贸易领域。2018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近59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中国向东盟出口增长14.2%,自东盟进口增长13.%。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十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自2011年起连续八年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二是在投资领域。2018年全年,中国向东盟新增投资99.5亿美元,同比增长5.1%,东盟向中国新增投资5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截至2018年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近22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设立了2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入区企业超过600家,引进投资达130多亿美元。

三是在教育领域。双方建立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目前,中国在境外办学经教育部审批的4个机构中,有3个机构在东盟国家(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2017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22万人,其中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9.5万人次,中国在东盟国家留学生12.87万人次。中国成立了30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涵盖商务会展、文化艺术、对外汉语、金融财税、传统医药、新能源、农业、电力等诸多领域。中国高校已开齐所有东盟国家语种。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签署了互认学历学位协议。迄今为止,中国在东盟国家(除文莱外9国)共开设了33所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

在2016年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打造“中国—东盟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实现双方学生流动总规模到2025年达到30万人次的目标。未来3年,中国将向东盟十国提供不少于200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未来5年内,中方将安排500人次东盟青年科学家赴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1200人次东盟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10家联合实验室。

四是在文化领域。2014年,双方举办了首个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展了10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庆祝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专门派出了少数民族艺术家代表团赴雅加达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并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在泰国、老挝、新加坡、柬埔寨、缅甸、越南等6个东盟国家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

五是在旅游领域。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客源输出地与旅游目的地。2017年双方游客互访近5000万人次,其中中国公民赴东盟国家近2800万人次,东盟国家赴华2000多万人次。目前,每周飞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航班有3800余架次。广西飞往东盟国家的航班已有31个。2017年是双方共同确定的“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在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加大旅游领域的合作,促进双向游客访问数量迈上更高台阶。

六是在新闻媒体领域。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新闻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把媒体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双方通过中国—东盟、东盟与中日韩新闻部长会议等渠道,加强政治沟通,制定合作规划。双方新闻机构还组织联合采访、交流培训、媒体研讨等活动。中国多家广播电台在东盟国家落地,一些媒体还建立了相互供稿、节目交换、人员互访等合作机制。今年5月14日,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在华期间,东盟主流媒体代表团一行还参加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并赴宁夏、四川等地交流采访和实地考察,了解相关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

据悉,中国-东盟青年营是由共青团中央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青年交流品牌项目,该项目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在东盟国家青年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积极影响,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年互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东盟青年峰会则是由一群关注中国-东盟事务、热衷于通过对话及交流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中国与东盟在京学生联合发起。峰会从2016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年均有百余名来自中国以及东亚等地区的高校学生齐聚北京大学,共同探讨中国-东盟合作的发展前景,透过模拟东盟会议(Model ASEAN Conference)与论坛深入了解中国-东盟合作在各个领域的阻碍与契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中国与东盟青年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