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君
厕所虽小,却是城市的一扇文明之窗。正如市民李先生所说,“以前在外面找个厕所总觉得好难,现在容易多了,而且环境卫生、软硬件建设也有了质的提升,这些悄悄发生的变化确实是渗透到生活里头了。”厕所问题既关乎市民“方便”问题,也影响着城市生活质量,更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在市区“厕所革命”暨基础设施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上要求:“要迅速掀起城区‘厕所革命’和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整体水平,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营造良好环境。”
按照廊坊市建成区面积68.6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4座公厕的标准测算,建成区应配套建设公厕275座,而2017年初既有公厕仅有146座,尚存在129座(其中市区97座、开发区32座)的缺口,补齐硬件短板成为“厕所革命”的首要目标。在新建公厕的同时,廊坊市区还有30座既有公厕被列入提标改造工程名单。在同一年完成新建129座公厕、改造30座公厕,任务量之大前所未有。
从动员号角吹响到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短短7个月时间过去,主城区129座公厕新建任务基本完成,30座公厕改造工程临近收尾,主城区“厕所革命”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期间,编制方案、规划选址、招标采购、施工建设、装修调试、外包投用,所有工作紧锣密鼓、无缝衔接;这期间,选位置、办手续、转工地、访居民、跑水电,所有项目组成员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只因心系民之所需、所盼,才得以排除万难成就“革命”。
新公厕的新设计和新体验
在已经完成绝大部分区域规划建设的市区新建97座公厕,谈何容易,选址就是头号难题。由于市区规划未预留公厕建设用地,多年来,市区新建公厕的选址可以说是见缝插针,这也是造成市区公厕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厕所革命”工作启动后,廊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度,协调解决问题;市规划局、执法等相关部门给与了大力支持配合,使新厕选址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位于游园绿地中的公共厕所。
本着完善公厕分布状况和满足市民使用需求的原则,大部分新厕选址被设在游园绿地中。考虑到游园绿地中不宜建设土建式公厕,且选址面积大多较小,廊坊市环卫局经多方考察、认真研究,决定采取装配式厕所的建设方式。装配式厕所具有占地面积小、厕位设置灵活、施工工程量小等特点,既能满足新建公厕“小而全”的设计要求,又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绿地及周边环境的破坏。
运用“新理念、新技术”进行人性化设计的公共厕所一角。
在公厕设计方面,除外观设计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外,廊坊市环卫局高度重视公厕的实用性和人性化设置,即使在只有5平米的公厕中,都要坚持设置无障碍厕位,以保证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正常使用。同时,“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在今年的厕所革命工作中也尤为突出,比如采用了纳米抑菌陶瓷感应便器、儿童专用抑菌坐便器、高效节能碳晶取暖设备、强力除臭排风设备及多效低温等离子空气净化机等先进设备,并在有条件的新建公厕中着重体现第三卫生间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公厕的服务功能。
改造公厕就要把好事办好
相较新厕建设,30座旧厕改造提升项目虽然工程量小,难度却并不小。由于这30座旧厕大多地处人口密集的老旧居民区,日常用厕量大,一些居民担心工程期长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便持不支持的态度;还有个别毗邻公厕的居民,不同意原址拆建,在改造过程中多次进行阻工。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推进改造项目的开展,廊坊市环卫局项目组成员分成多个小组,在街办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深入居民区一一走访宣传,为居民讲解改造的内容及预期效果,宣传高标准水冲厕对保护环境、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指数的好处,最大限度争得其理解和支持。同时,在拆建项目中,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带来的不便影响,采取了部分拆除后立即实施新厕主体配建的方式。此外,廊坊市环卫局项目组在听取附近居民意见基础上,做出了改变公厕窗口排风以及加设厕外隔离墙等亲民设计,改造工作得到了周边居民的普遍好评。
为了缩短公厕改造停用给市民群众造成不便的时间,旧厕改造工程往往投入的人力、物力更为集中,几乎都是以“赛跑”速度加紧开展的。但是考虑到周边居民休息的问题,改造作业时间只能安排在白天的正常工作时段,可是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运料车、渣土车都不能在这一时段进入市区。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工程进度得不到保证,不影响居民休息的初衷也难以达成。为此,廊坊市环卫局向交警支队、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提出特事特办的申请,在规范管理,确保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小的基础上,市交警支队、综合执法局等部门提供了绿色通道,为项目推进赢得宝贵时间。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除了街办处、综合执法局、交警部门,还有很多相关部门在旧厕改造项目中给与了大力支持,比如解放桥北公厕的建成就得益于国土局收储中心的积极协助。解放桥北原有公厕拆迁后,受地块收储、土地补偿等工作未完成的影响,无法重新规划公厕建设用地,而此处公厕对于西侧平房区里众多没有私厕的居民来说却至关重要。急民之急,解民之忧,在廊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下,这座公厕的新建工作被加入了“厕所革命”的名单。为此,廊坊市环卫局项目组多次与区政府、国土局、规划局沟通,力求尽早开展原址重建,最终在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的协调下,与地块产权单位达成共识,得以进场落位。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旧厕改造的大部分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1月起将逐步开放。
小工程里的大门道
公厕建设工程看似容易,实则并不简单。建筑面积虽然只有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这么小体量的建筑中,给水、排水、供电、供暖却样样不能少,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然而,“厕所革命”中新建公厕的位置多选于游园绿带及新建道路两侧,周边大多没有水电等接口预留,需要与供水、供电、园林、市政及临近的单位或居民区等协调水电、排水连接问题,不仅工作量大,连接难度及费用也都很高。为了落实新建公厕的水电连接工作,同时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廊坊市环卫局项目组成员真的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一边与相关单位沟通申请设立连接端口,一边详细核定工程预算,方案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一遍又一遍地调整,甚至重制。即便如此,新建成公厕依然有多座还没有有效的水电连接方案,需要下一步再下大力度研究解决。
“厕所革命”中暴露出的这些后期难题,归根到底是源于多年城市快速发展和环卫专项规划的缺失,城市建设的每一处细枝末节要科学有序的组成有机的整体,必须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做技术和理论支撑。去年以来,按照廊坊市政府安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廊坊市环卫局牵头开始启动《廊坊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编制工作。近期,《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市规委会审核批准,为彻底解决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在选址、建设、保有等方面的难题,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科学、规范、有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公厕管理的市场化新模式
在2017年10座公厕试点进行市场化运营方式管理的基础上,2018年新建公厕计划全部实行此模式,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给社会单位进行管理,从而解决招工难带来的管理压力。目前,廊坊市区新建成的97座公厕中,已有38座投入使用,使用和管理状况良好。
公共厕所远程监控室。
作为监管部门,廊坊市环卫局除了组织开展日常业务巡查考核以外,还积极引入“互联网+公厕”的新手段,充分发挥环卫数字监控平台功能,对市区公厕实施远程监控管理,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导解决的效能提升。
此外,廊坊市环卫局还积极开发公厕电子地图及手机APP,于“5•18”前投入应用,为市民及外地游客用厕提供便利。
补短板,惠民生。2018年的“厕所革命”工作已近收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一座座设计美观、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公厕分布于市区大街小巷、广场游园,为市民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更成为了城市的一扇文明窗口,向往来友人展示着廊坊小城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