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自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发展。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深圳经济增长步伐放缓。深圳,永远在“变”与“不变”中乘风破浪。细看各项数据,深圳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方兴未艾,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夯实深圳经济韧性。
一、深圳经济韧性的分析和总结
1. 深圳经济韧性呈长期向好趋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深圳经济韧性下滑,三年后缓慢回升;2003年“非典”冲击又带来经济韧性的低迷,到2005年达到最低。从2005年开始深圳经济韧性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中一路上扬。今年以来,深圳经济GDP增速放缓,但从经济韧性这一视角来看,深圳经济整体健康,呈现出能够抵御外部冲击的良好势头。
2. 深圳经济抗外部干扰与冲击的能力越来越强。2005年后,深圳经济韧性一路攀升,在遭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深圳经济韧性不降反升。深圳经济越来越能经得住外部的风险与冲击,自身有能力吸收风险,也能整合内部资源快速恢复,并能调整自身结构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从而改变原有的增长路径。
3. 产业结构多样化是影响深圳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纵观深圳经济韧性下降的几年(1998年到2005年),也是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与财政收入下降的几年,尤其是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降至最低,深圳经济韧性值也达到最低。之后第三产业增加值慢慢上升,可见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强深圳经济韧性。
4. 创新对深圳经济韧性提升作用重大。从2006年开始深圳的专利授权量年平均增速超过27%,专利件数与增速皆居全国首位。正是这一年,深圳经济韧性结束8年下降趋势开始强势反弹,可见深圳经济的创新能力极大增强深圳经济韧性。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夯实深圳经济韧性
1.加强地方财政管理,提高财政使用效益。鉴于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减税降费”的背景,强化地方财政管理,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花得清楚、明白、高效,不断提高深圳财政使用效益。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加大地方财政对科技创新与教育办学的投入就是可供参考的提升经济韧性的路径。
2. 推进产业多样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多样化是增强经济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深圳需要制定更加有利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降低用地成本,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
3. 坚持创新引领,发挥创新优势。实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努力补齐原始创新能力短板,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导向,通过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国际科教城、清水河科创智慧城等重点平台和若干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4. 正视高等教育短板,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创新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和人才资本的支撑。近些年深圳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成效比较显著,但依然是深圳最大的短板之一。从高等学校数量看,北京普通高等学校92所,上海64所,广州82所,深圳仅有12所。深圳应高起点建设一批高等院校(高水平大学深圳校区),支持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批特色学院,高标准建设好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构建国际一流的开放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育人力资本厚度,助力深圳产业向精密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发展。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