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党旗在丝路核心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新疆乌鲁木齐站片区党工委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2-07 14:07:0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程德福 张宁 

新疆乌鲁木齐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乌鲁木齐站片区党工委扛起重点区域疫情防控的大旗,战斗堡垒巍然矗立,以实际行动勇挑重担,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党员干部纷纷主动请缨,奔赴站区抗疫一线,组成“党员突击队”,让党旗在乌鲁木齐站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坚守第一线 把好入城第一关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乌鲁木齐站片区牢牢把住进疆“关口”,对发热、中转、进疆人员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面对疫情严峻形势, 1月23日,乌鲁木齐站片区党工委迅速组成两支疫情防控“尖刀班”,由12名“战疫”队员组成,启动24小时三班两运转关口排查机制,开展体温测量及人员信息登记。截至2月6日,他们与各族疫情防控志愿者紧密配合,共检测了614趟列车151910名旅客的体温,记录了近3万余张人员登记表,快速甄别重点区域人员及发热人员,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疫情防控以来,该片区党员纷纷挺身而出,经开区(头屯河区)区委迅速安排党政机关下派干部、基层工作者临时组成的一线疫情防控队伍增加至每日400人,成立临时党组织,在出站口设置“党员先锋岗”,创新实行“4+11+3”工作举措。“4”即出站人员需统一经过4道关口,一次人员分流、一次体温测量、一次人员登记、一次信息查验。“11”即设置42岗把住11个通道,将外地进疆人员调度至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兵团农六师、十二师及昌吉州,根据区域分别带回,视情况落实采取隔离措施。“3”即开辟发热隔离等待区、军人专用通道、中转专用区域,发现发热人员立即送往指定医院。

同心“战疫” 联防联控

连日来,乌鲁木齐站片区党工委与铁路、卫生、医疗等各级各类党组织并肩迎战,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面建立起与乌鲁木齐站、铁路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24小时通联机制。

纵向前置无缝衔接。2月1日,调度“党员先遣队”前置到哈密站,按车厢做好测量体温,对湖北籍人员、进疆来乌中转的人员进行分组。到达乌鲁木齐站后,为他们开辟专用通道,对发热、中转、进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无缝衔接。

横向跨区协调联动。2月1日,与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兵团农六师、兵团十二师及昌吉州对接,精准核查、快速处置、形成合力,以区域为单位妥善安置外地来疆人员,并采取相关隔离措施。

物资“管家” 暖心保供

抗战“疫情”时逢春节,这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医疗物资、食堂食材供应需求成倍增长。

面临这样一个特殊的春节,该片区党组织的“应急保障组”化身“爱心跑腿员”,想方设法得到上级党委支持,为一线人员调配289套防护服、上万个一次性口罩、355个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优先为出站口及各卡点等重点部位、重点地带、重点场所配发消毒液和双氧水,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消毒,牢牢掌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救护车辆、防疫车辆和运送医护人员、药品器械、民生物资等车辆通行。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