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中这些娃儿真不简单,清华大学精英荟萃,他们居然能夺得如此多的大奖。”4月23日上午,在宣汉县城滨河路上,不少群众围着一块展板高谈阔论,交口称赞在清华获奖的宣汉籍学生。
记者走进人群,只见展板上张贴着清华大学发送给宣汉中学的喜报,上面纪录了8名优秀学生的获奖信息。这8名毕业于宣中的清华在校生,分别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综合优秀奖”等奖项,其中一人还同时获得两项大奖。
据悉,2016年至2019年,宣汉中学共有29人考入清华大学,这次共有9人次获奖。不管是获奖人次还是比例,宣汉中学均居四川省前茅。
清华喜报增光添彩
2016年考入机械工程系的谭勇获得“学业优秀奖”;2017年考入车辆与运载学院的石萌获得“科技创新优秀奖”、工程物理系的张鹏获得“志愿公益优秀奖”和“好读书奖学金”;2018年考入工程物理系、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的李彤、蒲岭云、张济川分别获得“综合优秀奖”“学习进步奖”“体育优秀奖”;2019年考入经济管理学院的杨锐、王钰欣获得“新生奖”。
“2016至2019年,宣中共有45人考入清华、北大,还有大批学生考入其他‘双一流’大学。”宣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政军说,宣汉中学先后多次收到清华大学的喜报,这是学校的无上荣耀,也将成为学校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
母校教育受益终身
2017年,石萌以66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此次获得“科技创新优秀奖”。
“非常庆幸,在中学时期老师经常带着同学们做物理实验,不仅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分工合作。”石萌说,在清华大学他与另外两名同学一起组建了车模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活动中,他的团队获得华北赛区三等奖。
石萌介绍,这次获奖让他发现了自己新的兴趣点,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将会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记得高三下学期,李政军校长走进教室,给每个同学赠送印有‘清华大学’字样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杨锐说,他还给同学们演示了自己创作的“减压操”,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了学习动力。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重要任务,教好书不容易,育好人则更难。“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人生成长必须走好关键的六步:幼儿时期的兴趣培养,小学时期的习惯养成,初中阶段的方法掌握,高中阶段的品质形成,大学阶段的成绩提升,进入社会后的人生选择。”李政军说,“品质是兴趣、习惯、方法的集成,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
采访中,同学们对青春懵懂的中学时光如数家珍。有的同学说,在中学时期养成了严格自律的习惯,让他的大学生活变得井井有条;有的同学说,在中学时期学会了交往的方法,让他在清华园里交到了不少朋友;还有的同学说,在中学时期成绩起起落落遭遇不少挫折,让他的内心逐渐变得强大……
“母校是一方沃土,在园丁们的辛勤培育下,让我们圆了清华梦。”同学们说,在母校的成长经历,让他们受用一生。
名牌大学直达快车
2019年11月26日,宣汉中学被授予“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
“当选优质生源中学,不仅要看考入清华的学生人数,更要看学生在清华的发展潜力。”清华大学川东招生负责人王运东教授说,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的建设,是实现高校和中学人才交流互动、优化人才输送和选拔机制的有效举措。
其实,宣汉中学与清华大学的交往由来已久。自2016年起,宣汉中学每年暑假都要组织130多名当年的高三教师赴清华大学接受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2017年8月,宣汉中学校长李政军作为四川省优秀中学校长代表,应邀参加清华大学开学典礼,受到邱勇校长的热情接见;2019年12月,李政军作为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名校长,被省教育厅委派到清华大学接受了为期十天的国培计划培训。
“近年来,宣汉中学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科研,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王运东说,宣汉中学被授予“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是清华大学对宣汉中学优秀生源的认可,更是对宣汉中学教育质量的肯定。
据悉,近年来,宣汉中学还先后被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大、西安交大、暨南大学等名校授予优秀生源学校。
让更多“金凤凰”飞出大巴山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一批批走出大巴山的宣汉优秀青年,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宣汉下一代,甚至让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发生悄然改变。
近年,宣汉县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赛场竞技要水平,向考场应试要成绩”的“三向三要”发展路径,努力实现“打造川东教育高地、建设川东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教育主战场厉兵秣马、号角声声,为宣汉教育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广大家长看到希望、充满信心。
在广袤的大巴山区,农村青年主要有考学、打工两条出路。一度时期,由于上学贵、就业难,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近年来,由于不少宣汉优秀青年通过考学改变命运,令这种现象在当地得到扭转。以前,农村邻里之间经常在一起“比房子、比票子、比车子”,如今则变成了“比孩子”。比谁家的孩子考上好大学,比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
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在宣汉乡村回归,这将会让更多的“金凤凰”飞出大巴山。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