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大地艺术装置,从6月20日起出现在南京新街口。它从一棵树演化而来,在炎炎夏日里打开巨型树冠,垂下近万根绿色丝带,迎接来来往往的行人。而于高处俯瞰,它又如一片梧桐叶,飘落在南京市中心。
缘起:传递你不知道的中国绿
从一片荒原到一座绿洲,需要多长时间?
位于中国河北的塞罕坝以“自身经历”给予了回答。这里曾经黄沙遮天,飞鸟不栖。上世纪六十年代,路勘者在这片荒漠上发现了一株落叶松,荒原造林的希望因此被燃起。此后,三代建设者持续植树,不懈耕耘,从最初种下6400亩、成活率却不足8%,到现如今林场面积增至112万亩、创世界人工林之最。整整半个多世纪,一片葱郁绿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而这半世纪间,还有诸多绿色奇迹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位于西北、东北、华北的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获得了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位于陕西的毛乌素沙漠,几代治沙英雄前赴后继,治理率达93.24%,千年沙地即将被消灭;位于四川的若尔盖草原,经历十年治理,在川西牢筑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上的延安,二十年还林1000万亩,成为中国退耕还林第一城市;指尖上的蚂蚁森林,上线近四年,完成了种树一个亿的目标……
所有这些努力在经年累月间凝聚集结,形成了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动人色彩——中国绿。这股绿不仅让华夏大地生机盎然,也为地球命运共同体注入活力。根据NASA2019年发布的数据,世界在过去20年间整体变绿了5%,而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的主要缔造者正是中国,中国贡献了世界植被叶面积净增长的25%。
世界开始谈论并关注中国绿,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在忙碌奔波中对这片绿浑然不知。因此,在2020年夏天,于万物繁茂之季,德基广场发起了一项环保公益计划——“中国绿:与自然共生”。这项计划旨在传播中国绿,让更多人知晓中国有多“绿”,同时也意在传递中国绿,通过呼吁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让中国更“绿”。
巧思:“树”里藏着一个绿课堂
新街口的这件大地艺术装置,别具巧思和意义。中国绿并非一蹴而就,这抹绿始于细微之处,成于常年坚持,如塞罕坝荒原上的故事——从一棵孤松到一片绿洲。而这次“中国绿”行动的发起者也意图重现并致敬这一历史经典:半世纪后,在南京也立下一棵颇具精神象征的“树”,倡议从身边做起,日行“绿”事,从而形成南京在大地上的一片绿,而梧桐显然是最能代表南京的植物了。
这棵“树”里还藏着一个绿课堂。市民相聚在“树”下,通过手机扫码,便可进入这座线上的虚拟课堂,了解更多中国在环保道路上的探索尝试。中国绿不仅如上所描绘,意味着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沙化、退耕还林、沙漠治理等举措逐渐造就的绿色面积扩大,也在于生活中的绿色践行以及持续坚持的清洁能源发展道路。再度升级的限塑令瞄准13类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即将在全国46个城市建成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产量销量都领先世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清洁能源发电行业……在世界还对中国与环境的关系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之时,中国早已在国民生活中开始了环保发展的布局,早就在能源战略上启动了创新突破的尝试。
中国绿不止于传播,更在于践行。也因此,在绿课堂的最后,发起方设置了一个“种树”按钮,点击即可种下一棵树苗。这是德基广场与One Planet Foundation(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的一项合作,旨在让参与这一公益活动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线下实际种下一棵树,从而为中国绿的传递与生长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绿,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希望。绿是夏天的颜色,也特别能代表2020年的夏天。在这个六月,它化作一件大地绿装置,屹立在南京新街口,见证着逐渐复苏并再次繁盛生长的城市;化作一个线上绿课堂,在指尖滑动间,将中国发展环保的故事娓娓道来;化作一次生活绿践行,引导人们在参与中无形种下一棵树,积少成多,汇成一片绿林……而这场“中国绿”公益活动本身也是一场艺术绿行为,一群舞者,在“树”下,围绕身体与土地的链接,进行即兴的环境艺术创作,展现生命从种子、到抽芽、到生长、到开枝散叶、再到长成参天大树的种种瞬间;而人们汇集到“树”下,为绿丝带所包裹,与舞者相对话,也仿佛领取了一颗中国绿的种子,在各自分别后,又将它带去了更远的地方,并在漫长岁月的践行中,播种,生长,让这片绿也繁茂在别处。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