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南京市医疗救助零星报销不见面审批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暨操作系统上线试运行启动仪式在溧水区举行。市医保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溧水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等出席,共同启动不见面审批操作系统。
今年以来,全市医疗救助13.61万人,救助总资金1.13亿元;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4.29万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个人参保缴费部分财政予以100%补助,住院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按90%给予救助,不设支付上限;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为普通人员的50%,各费用段报销比例高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困难群体医疗费用负担,基本建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医疗费用结算体系。
今年4月,市医保局决定在溧水区开展医疗救助零星报销不见面审批试点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开发上线了操作系统。今后,溧水区医疗救助对象零星报销无需再到经办窗口办理,而是由系统自动抓取数据,实现零星报销业务受理、待遇核定、审批、救助金支付及告知等所有程序网上办,让救助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待遇。
溧水区区长张蕴表示,溧水区将以此次不见面审批试点工作为契机,创新思路、优化举措,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智慧化水平,健全保障体系,加快健康项目建设、健康服务提升、健康城市打造、健康品牌创建,让全区人民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努力推动试点工作落地生根、健康事业开花结果。
市医保局局长刁仁昌强调,审批试点工作是我市医保公共服务在“不见面”审批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也是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衔接和确保医保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的重要举措。全市医保部门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国家、省、市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医保公共服务效率,优化医疗救助零星报销业务流程。
一是锚定目标任务,在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传统的医保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医保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二是明确工作内容,在下沉基层上求突破。全面启动医疗救助对象的住院、门诊统筹、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病的认定、报销工作,提高医疗救助待遇落实工作水平,做好医疗救助支出管理工作。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在精细管理上求突破。建立医疗救助零星报销内审内控制度,对医疗救助对象身份类别、救助资金计发等进行全流程监管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安全合规运行。
四是开展宣传推广,在引导发动上求突破。发挥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窗口功能,活用电子媒体、纸质媒体等多种传播途径,做好新政策的宣传工作。做好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全市推广运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