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韩玉臣:多人物组合油画为农民放歌

发布时间:2021-07-16 14:11:5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近些年,画家韩玉臣先后去甘南、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写生,着力描绘个性符号强烈的少数民族生活,且多是150×80cm或130×85cm的大尺幅的人物形象刻画。

6月底,韩玉臣以山西黎城洗耳河太行山为背景,历时8天时间,完成了一幅135×210cm的多人物组合油画写生。

多人物组合油画写生与单个人物写生相比,难度大得多,既要考虑人物之间的相互照应、节奏韵律,还要顾及前后空间和虚实关系,另外尺幅大,整体把握要求更高。

这是韩玉臣第一次尝试多人物组合写生,用他的话说:“挑战自我,力图在创作观念、语言表达、情感传递诸方面有所突破,使自己的写生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洗耳河景区山高壑深,苍劲幽寂。2018年11月,韩玉臣曾带领学生来此画过风景写生。这次之所以又把多人物组合写生选在这里,缘于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纯朴善良的认知和感悟。

写生的场景选在了大山脚下,视野开阔,纵深旷远。韩玉臣先将随机找来的5个谷堆坪村民分成两组,利用前景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头,进行反复排列组合,以确定构图。

年长的73岁申毛孩,手拄拐杖坐在低矮的石头上,小他七八岁的曹寸针挎着竹篮立于一侧,形成高低较大的落差。身体最壮实的常建龙,半倚半坐在大石头上,显得十分自然洒脱。身穿湖蓝色绒衣的郭杏荣,手扶锄头,斜靠在石头上。在其侧后是肩扛钉耙,扭头凝眸的郝松旺。在韩玉臣的巧妙安排下,5个模特参差错落,富于节奏,构成大山子民的生动形象。

第一天上午完成以上人物有机组合后,韩玉臣开始起草,并快速把大色调铺满。采取以上方法,是为了确保在随后几天对5个模特依次写生时,大色彩的统一完整。

处于画面中间位置的常建龙,是几十年走南闯北撵着花季跑的养蜂人。韩玉臣边画边与他聊天,重点刻画其宽阔的脸庞和粗大的双手,以突出表现人物的风貌和个性。与这些细腻笔触相比,人物服饰的表现则有意识简约概括松动。

申毛孩是村里的孤寡老人,腰弯背驼,步履蹒跚,韩玉臣把注意力放在其皱纹密布、凄楚沧桑的脸部形象上。大概因第一次被来自城市画家厚爱的缘由,整个绘画过程,老人一直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在5个模特中,郭杏荣脸部颜色最重,显然是常年在田地里劳作风吹日晒所致。她是家里的顶梁柱,种地、割草、放羊、采药,一年365天一刻不闲。韩玉臣笔下的郭杏荣通过黑紫的肤色,紧握锄头的大手,使北方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跃然纸上。

曹寸针与郭杏荣相比,虽然年龄相仿,但个子瘦小,肤色白皙,养鸡、喂猪、织布、纺线是其所长,韩玉臣让其挎篮采摘可谓名副其实。郭杏荣脸部形象的表现十分生动,恰到好处。

5个模特分别画完后,韩玉臣又利用一天时间将仅铺了大调子的背景和地面加以深化。模特背后的大山,结构复杂,绿植鲜艳,韩玉臣采取做减法的方法将色调统一为淡棕色,结构也做了弱化,以突出人物形象。

多人物组合写生时,每个人形象都是分别完成的,尽管画的时候有意识注意相互之间的统一协调,但仍存有深浅、对比、冷暖、虚实等方面偏差。最后,韩玉臣按照画面上的位置和姿势,请5位模特重新站位,从整体到个别,与画面一一进行对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按先前次序对每个人物又调整了一遍。

韩玉臣历经八天完成的这幅命名为《太行子民》的多人物组合写生作品,较之先前的单个人物写生相比,画面所表现出的张力和视觉冲击无疑有了质的变化。这幅写生作品在油画语言上,刻意保有率真的写意,使其有别于照相机式的翻版,并借此达到为大山抒情,为农民放歌之初衷。

7月9日,在邯郸油画学会举办的研讨会上,韩玉臣介绍了这幅多人物组合写生的创作过程和经验体会,韩玉臣的学生展示了一同去写生时的太行风情作品。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