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闫建伟,汝州市郑商建材商会会长。郑州中鸿建材租赁公司董事长。先后创办河南建伟纸业有限公司、郑州国轩建筑工程公司。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良夜/老年人应该燃烧并对着日暮呼喊/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灭......"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这首诗,激励无数人,提醒他们珍惜光阴。
闫建伟,正是这首诗的精神光芒践行者之一。
从乡村到都市,从建材行业到食品纸加工行业,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永远在跟着市场奔波,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
闫建伟的视野里,藏有大世界。
走向郑州
对于生长在偏远农村里的孩子来说,到城里生活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梦想。这梦想,促使闫建伟在十多岁时踏上了寻梦之路。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在我们很小时,家里生活还是紧张的。”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头,回忆离开家乡初闯社会的那个时光,闫建伟情动于声。
他老家在临汝镇,地处汝州市西北部。这里虽然是农村,但有一条便利——在汝州市和洛阳市之间来往,没修高速前,他们的乡镇是必经路线。守着这条路线,周边不少人有了生意头脑。
他家也不例外,父母没困在土地上,从事起了赶集卖布的小本买卖——“从大城市的批发市场批发来布匹,用车拉着赶集,今天这个乡镇明天那个乡镇,算是养活了一家人。”
初中毕业后,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他,索性不再上学,跟着父母赶集当个小帮手。再后来父母在洛阳市的关林批发市场搞了个摊位,他们全家才不再四处奔波,做起了批发生意。“这就是奋斗的好处,那年代只要人有想法又肯干,还是很有干头的。”
他个人奋斗的关键点,出现在1992年。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途中,他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党中央迅速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传达到全党,国务院也相继作出一系列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定,一股下海经商的浪潮开始风起云涌。
闫建伟家人对大的方针政策并不太了解,可他们对市场的嗅觉还是灵敏的。就在这一年,经父母同意,他和姐姐一起来到省会郑州,在郑州的重点批发市场之一的友爱路布匹批发市场租下摊位,正式将业务从洛阳做到了郑州。
他说,这一步很关键,既需要胆子大,又需要脑子活,可以说是家里布匹批发生意的转折点,使我们有了更大的舞台。
进军上游
创业路上,有远见的人遇到困难百折不挠,没远见的人遇到困难自暴自弃。来到郑州“独立门户”的闫建伟,既在市场浪潮中锻炼了自己,又经受住考验树立了个人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成为布匹批发市场的佼佼者。
闫建伟来到郑州打拼第一年,市场经济高涨,人人都想改善生活让自己美,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布匹也就成了刚需。他的生意特别好,年底一算账,挣了18万。“在那时这是一笔大钱,家人都很兴奋,也看到了在郑州打拼的无限空间,就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把生意做大。”他说。
郑州市场没有负他。在郑州的日出日落里,他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听到了天南海北的信息,交际广了,视野扩大了,胸怀谦和了。“人奋斗的城市不一样,命运也会不一样,所以人呢,必须得敢拼敢闯。
1995年,他所在的布匹批发市场搬迁,他和姐姐在郑州的西站路纺织大世界租下摊位。干了5年后,他们已不满足守着郑州,又和姐姐一起奔向常熟,在全国布匹批发市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扎根。家人则更是雄心勃勃,也在北京的布匹批发市场租下铺位。
他们家在常熟的团队看到当地的布匹产业链条广泛,萌发投资兴趣,又投资建设厂区,专为纺织业配套生产产品,成功嵌入当地的纺织业产业链。
至此,他们家围绕布匹,构建起了洛阳——郑州——北京——常熟这样一个批发梯队格局,有着一种“纵横四海”的架势。
涉足租赁
世间人和事,多随大势起伏。回看闫建伟创业闯荡至今的经历,在大势方面他是精明的,灵活的。
2000年时,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国家是大事是好事,可对某些行业来说,却是“狼来了”的压力,其中纺织业是行业之一。
闫建伟说,他们家族的人经过研判,决定收缩在纺织业的投入,撤去北京、郑州等地的批发店铺,寻找其他行业的商机。
老家一些老乡们从事的建筑租赁业务吸引了他注意。所谓建筑租赁,就是个人买下钢管、扣件、顶丝等建筑耗材,工地租用付费。
“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低,但市场行情不稳定,高高低低。”他说。2000年后那些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这个行业的日子好过,今天这个工地租用扣件,明天那个工地租用塔吊,生意红火赚了些钱。
最难忘的是2018年的行情,国家出台相关环保政策,各个建筑工地为在政策落实前完成项目,拼命赶工期,他们的建材供不应求,只要有货就有人用,“可以说是租赁行业的好时代”。
随着市场发展,他的固定资产水涨船高。刚开始厂区只有三亩地,后来变成几十亩,陆陆续续买入的扣件等建材用品有两万吨左右。
他说,这些东西全是钢铁,沉得很,按照钢铁市场行情计算,也值不少钱。
于是,郑州这座城市的扩张步伐,就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河南艺术中心开建,他的扣件在那里是施展过身手。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工,他的脚手架在那里帮助工人们上上下下。去年完工的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他的建筑用材也在那里“闪耀发光”。
“作为一名普通人,说起这些我还挺自豪的,见证了郑州的发展。”闫建伟说。
再战江湖
身心忙碌了,生意却是稳定了。吃苦出身的闫建伟,在城市生活扎根的梦想早就成真实。可他不服老,思维依然快速旋转,在时代浪潮里不断切换。
这次他切换的赛道是食品级淋膜用纸,也就是食品纸的再加工生产,却再次碰上了好时代。
这是个相对冷僻的行业,但与你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这两年很多城市禁塑不让再使用塑料吸管,改为纸质吸管,纸质吸管就是闫建伟新赛道生产的产品之一。
崭新厂区位于和郑州一河之隔的武陟工业园区,2016年项目上马,投资2000多万元。项目投产后,由于政策利好政策一个接一个,代替塑料制品的地方越来越多,使得产品供不应求。按照他的话说,“如今订单接不完,一天24小时不停生产,今年产值能达到3.5亿左右。”
为应对海内外的客户,采访他时,他正在为两三条新的生产线到来规划场地,“再不增购新的生产线,都要把工人累坏了。”
衰时思,旺时忧,这是一个人长久成功的“密码”。产品在市场上的大受欢迎,让闫建伟不用为市场发愁,可以为若干年后的一些事多思。
基业长青是他的梦想。他想到了自身年龄大的问题、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他说,如今儿子辞去外面的工作,专心投入了新公司,希望他能用心学习锻炼,以后让公司发展的更规范更稳健。
造福家乡
除去生意上的这些事,让他放不下的事情还有老家的发展。
犹记当年出来闯荡之时,艰辛万分。好在老家人知道他在干正经事,经人牵线给他代开“金融”之门,允许贷款给他做生意。回忆起这份恩情,豪爽的他也是双眼有光,念念不忘。
有感于此,他很希望老乡们在外地能团结起来,多为家乡做些实事。
6年来,每年都为家乡汝州“光彩助学”等活动捐款,累计数万元,疫情期间为临汝镇捐款1万元,老家村里打井遇到资金难题,他又慷慨解囊相助。
他更是在身体力行不断行动,牵头成立建材商会,协助老乡们的建材租赁生意做大做强;老家人遇到困难来求助,他有求必应......
“人生无处不江湖,生意场是一个大的江湖,老家的发展也在江湖里。我不在生意场就在老家,这些地方都让我牵肠挂肚。”他说。
他惟愿“宝刀不老”再战江湖,希望企业好家乡好,周围的一切都让他感觉到好。(汝记融媒体)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