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2-01-29 21:25:39 推广来源:人民画报

专家座谈会现场

1月29日,“三十而立再出发——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该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办。与会专家结合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解读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回顾并总结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年全面合作成果,围绕如何增进互信、扩大睦邻友好、经贸往来、共护和平、人文交流、全球治理等方面合作,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持续发展,加强对中亚地区精准传播,开展人文交流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姚培生发言

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姚培生强调,近年来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和中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多边合作,颇有成效。建议主流媒体加强视角、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有针对性地讲述对象国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故事。

邢广程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亚地区关系密切,中亚是中国进行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促进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具有广阔合作空间。他认为,未来伴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亚国家也将继续搭乘中国高速发展的列车,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互利共赢。

孙壮志发言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指出,中国同中亚五国的交往有五层优势:历史传统的优势,两千多年丝绸之路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地缘文化优势,中国同中亚五国是邻国,拥有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来往密切;政治法律优势,中国同中亚国家都是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反对其他国家干涉内政;经济共赢,“一带一路”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安危共担,共同打击“三股势力”,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

季志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季志业指出,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年来,相知相亲、互融互通。深化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在全媒体时代,建议媒体在面向中亚地区开展传播工作时,尊重文化多样性,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式,避免宏大叙事,做到“润物细无声”。

刘华芹发言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表示,过去30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理念,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发展。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应坚定合作发展的信心,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注重经贸软实力建设,通过强调规则和优化管理模式,维护经贸合作的持续稳定。

许涛发言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许涛认为,《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关于建交30周年的联合声明》提出携手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将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对于中国和中亚国家友好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媒体应灵活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用更具贴近性的叙事方式回应各方关切,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李自国发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强调,过去30年,中国和中亚五国在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基础上,相互认知水平不断提升,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在反对疫情政治化、体育政治化、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有高度共识。他建议,媒体应做好差异化传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姜永钢主持座谈会。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视频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这对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欧亚中心将进一步做好媒体传播、智库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工作。

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总编辑李霞在作总结发言时表示,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多角度解读习近平主席在视频峰会上的讲话,阐释了中国与中亚五国30年交往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欧亚中心进一步做好该地区的精准传播和分众化传播有着指导性作用。

内容来源 | 《丝路瞭望》杂志、俄文《中国》杂志

摄影 | 徐讯

编辑 | 王伊奕

值班审校 | 汪芳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