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习主席讲话精神 | 专家学者:金砖合作是开放而包容的

发布时间:2017-09-06 14:43:4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面向未来,金砖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加强合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总结成功经验,勾画合作愿景,踏上新的征程,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主旨演讲,强调金砖国家要让合作成果惠及五国人民,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福祉惠及各国民众。

习近平的讲话为金砖下一个十年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引起了业内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首先,习近平主席全面回顾了金砖国家在过去10年的发展成就,“金砖”的成色在不断提升,总结了金砖合作的过去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习主席提出的三点启示特别提到金砖国家相互尊重、务实合作,推动多极世界格局的发展。

第二,习主席提出的金砖合作模式将会在未来全球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也在改善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包括习主席提出金砖国家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中国也对经贸发展、金融合作、全球治理、安全反恐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都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第三,我觉得习主席提出第二个“金色十年”,这是对金砖未来合作做了定位。同时相配套的也提出经济合作是根基,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仍是金砖合作的根本。未来,金砖国家之间要实现发展,只有通过深化经济贸易投资合作关系,强化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合作,注意全球价值链的衔接。

第四,习主席提出金砖国家要改变本国的经济结构,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只有把经济发展水平搞上去,才有能力解决每个国家面临的自身发展问题。比如,中国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制造业质量,但是印度现在迫切需要加快基建和工业发展。目前,各国需求和内在矛盾问题都不一样,在未来金砖和经济合作伙伴的过程中,要通过深化我们的贸易投资、国际产能合作,在合作的进程中去逐渐找到问题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上提出三点启示,为金砖国家未来十年的合作发展提供了中国良方,也吹响了金色十年发展的号角。这次金砖峰会的作用是真真切切指明了中国未来100年的发展道路:首先中国发展自己,再是惠及亚洲,然后推动全球发展。

实际上,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向全世界证明,新时期,中国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不会追求霸权,中国倡导和追求的是和平,是发展,中国愿意担负起大国责任,实现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中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我们次此前成功举办了G20峰会、“一带一路”峰会,现在又举办金砖峰会,每次国际活动,其实都在传递合作共赢的理念,可以说每一篇演讲,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向世界加深这个印象,让全世界对中国的理念有进一步的了解。

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发展,一是将在全球治理领域再次确定开放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方向;二是确立下一个务实合作方向,比如人文、旅游、货币、投资等;三是各国之间在发展经验上进行合作共享,而彼此相互借鉴发展经验,推进各国发展也将会是此次厦门会晤值得期待的方面。

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合作共赢,说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正在呈现新的角色,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开展广泛合作的粘合剂,维护全球安全的稳定锚,全球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首先,习主席的讲话进一步明确并强调了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表明金砖国家的合作绝不仅仅局限在金砖国家之内,金砖会晤也绝不是就“金砖”而谈“金砖”,金砖国家的发展理念是开放而包容的。

同时,习主席以整个世界的发展为大背景谈金砖合作,这让人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近年来金砖国家的发展情况,了解到金砖国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习主席的眼光是非常广阔的,他的思路也是非常开阔的。我认为,以如此宽广的眼光和气魄来推进金砖合作,定能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的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并增强发展中国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自信心。

其次,习主席强调,金砖国家之间也要加强合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演讲中指出,我们五国在国情、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合作中难免遇到一些分歧,但只要坚定合作信念、坚持增信释疑,就能在合作道路上越走越稳。他强调,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这就意味着,金砖国家未来将“一个步调做事”,力争通过多种平台和机制,促进内部合作的实心化,增强凝聚力和行动力。

我认为,习近平指出“经济合作是金砖机制的根基”也是讲话的一大亮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砖国家要实现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发展,需要以夯实经济合作为前提。

我注意到,在谈到经贸发展时,习主席提到了电子商务。可见,习主席所倡导的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一种与时俱进、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合作。

本刊记者 王凤娟 王霁平 发自厦门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本刊记者前方摄影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