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整合“香山帮”非遗技艺资源 助力苏州古城保护更新

发布时间:2022-10-11 13:38:3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城的最美标识,香山帮技艺则是造就苏州古城、苏州园林最厚重的文化力量和技术支撑,是苏州古城的“根”与“魂”。世代以来,香山帮匠人用举世无双的技艺实现了苏州古城世代“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为深入落实市委书记曹路宝提出的“风景园林集团应扎实做好‘四角山水’的建设与保护、香山帮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在名城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批示要求,苏州园林集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统筹,多措并举整合香山帮非遗力量,在实践中推动原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在改革创新中壮大苏州古建产业,为古城保护更新提供更强支撑。

一、深耕“香山帮”非遗技艺传承与发扬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倡导,一批代表着苏州园林建造技艺的香山帮工匠组成了国内最早的园林古建专业施工队伍,全面修缮受损严重的苏州古典园林。1979年在该专业施工队伍基础上,组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仅有的五家古建专业施工一级资质的公司之一。1982年,苏州园林设计室(苏州园林设计院的前身)成立。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做强、做优、做大“苏州园林”品牌的要求,集合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吴县古代建筑工艺公司、苏州园林设计室等企业,2002年组建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园林集团)。多年来,集团深耕“香山非遗”园林营造技艺,2家下属企业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位列全国古建十强,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古建实习基地1个,苏州园林设计院是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领军企业。

(一)承建了国内外一批精品工程。集团成立以来,设计建造了 43座海外苏州园林项目,成为传播苏州园林文化和香山帮工艺的“中国名片”。在国内市场,苏州园林集团的古建和园林工程业务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参与了西藏布达拉宫、故宫景福宫、南京夫子庙瞻园、上海豫园等一批精品项目。在苏州,新中国成立后,集团整体修复拙政园、留园等九处古典园林,新建虎丘盆景园和苏州东园,如今承担着各古典园林的日常修缮任务。

(二)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古建产业链。集团拥有园林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施工、文物古建修缮、景区投资建设、景区运营管理、绿化苗木业务全产业链。2022年引入战略投资者,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国有控股企业,将以策划+运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通过运营管理获取存量景区的增量价值,对于新开发景区,结合集团产业优势,发展EPCO模式,全力打造园林景区运营管理的全国标杆。

(三)深入开展古建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集团先后承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标准——古建瓦工、木工、假山、油漆工种》《古建筑工职业技能考评标准》等国家和省级行业标准的制订与编撰任务。先后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苏州园林营造技艺》《江苏古典园林实录》《海外苏州园林》《香山帮营造技艺研究》等技术理论专著。注重技法创新,获得多项专利及实用新型发明。与东南大学共同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古典园林建筑的恢复技术研究”“超大体量木牌科结构支撑拉结体系的研制与应用”等课题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

(四)积极探索青年人才培养和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注重人才培养。启动实施“香山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传承体系。目前集团已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体的50人青年团队(包括设计师、工匠),组织学徒参与环秀山庄假山维修等项目;加强校企合作,与苏州旅游财经学院、苏州农校、苏州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合作,开设专业课程,为企业订单式培养香山帮非遗技艺从业者。一方面注重数字赋能。苏州园林设计院承办了全国BIM(数字化应用)交流会,成立BIM小组结合实际园林项目开展应用实践;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服务平台”合作,推出苏州传统建筑版块,目前已完成调试即将上线发布。

二、香山帮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困难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已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世界级非遗,并以其精湛的建筑匠艺,在中国建筑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但当前以香山帮技艺为主的古建项目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三个难”:

一是专业古建项目专业性难以体现。目前在古建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对投标企业的资信和项目经理要求不高,仅参照一般民用建筑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招标,即只要拥有建造师资格,即可成为古建项目的项目经理;同时在对古建项目招投标中技术标部分,只评价是否合格,不具体进行打分。这直接造成拥有专业香山帮工匠的企业无法在低价竞争中中标古建项目。很多古建项目施工团队并没有香山帮技艺和经验,所采用的一系列非本土化、非专业化的改造与保护手段,往往破坏了文物古建的成色、形塑和景致,最终使其丧失了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魅力。这也是当前许多古建工程项目竣工后形似而意不达,是饱受业内专家诟病的主要原因。

二是香山帮世界非遗价值难以凸显。古建筑和传统园林的修缮质量,一定程度上仰仗匠人们现场艺术创作能力(比如假山、驳岸、泥塑等工作)。目前市场上香山帮工匠与普通工匠并无区别,按技术水平300~350/天。这和香山帮技艺的世界地位、复杂程度及营造创作的劳动强度极不匹配,直接导致了香山帮工匠人才流失、香山帮技艺后继无人的危机。目前苏州2名香山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均超过70岁,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最年轻的61岁,5名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62岁。在传承方面,长期以来,师傅“慢慢做、留一手”的传统思维,加上香山帮技艺传承多以家族式形式进行,若遇到没有男嗣,又或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承人,技艺就会消亡。比如苏州的掇山世家,当以朱家和韩家为代表。但“朱家假山”因无子嗣传承,故而造成“朱家假山”声名不盛而湮灭。

三是古建企业难以产生规模效应。目前苏州具有古建筑专业资质的企业已超过150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但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良莠不齐。全国古建筑市场业务规模不大,且出现了业务量萎缩的情况。如2021年苏州园林股份古建领域营业额3亿元左右、浙江东阳木雕营业额2亿元左右、苏州太湖古建和苏州思成古建营业额均在1.5亿左右、无锡古建营业额1亿元左右,这除了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有关政策外,还与古建筑工缺失及组织形式有关。工匠们一直以松散的形式存在,通常以10~20人组成一支临时劳务团队承接古建业务,有活就干,没活就散。企业和工匠队伍的“小、散、杂”,既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把控,也不利于承建大型古建项目。

三、整合香山帮技艺优势资源力量的思考和建议

苏州园林集团坚持以“弘扬香山匠心精神、传播苏州园林文化、营造美好生活环境”为己任,全力融入到苏州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事业中,积极扮演“把作师傅”这一关键角色,主动对接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力争做到强强联手精诚合作,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1.创新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自由工匠。古建筑施工分类复杂,工种众多,一般一个工匠只擅长一个工种、胜任一个岗位,而一个完整的古建修缮工程是众多工种岗位密切配合的结果。集团将创新合作机制,培养企业内部工匠队伍,同时全力吸收社会工匠,以依法合规为原则,探索创新合作机制。①探索工匠“合伙人”机制,由国资控股,社会工匠以资金或技术形式参股,成为公司“合伙人”,同时制定明确的利润分配标准和退出机制,动态吸引优质工匠团队加入企业,让工匠技师既是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又是劳动者和受雇佣者,以此维持队伍稳定和企业凝聚力。②试行项目合伙制,依托工程项目,在劳动报酬之外增加设置有条件的利润分成,既能保证工匠持续不断收到订单获取可观收入,又可利用国有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工匠职业技能。

2.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古建行业集中度。①设立企业资质标准,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做到严格筛选,使优质和具备发展潜力的古建类企业脱颖而出。②开展集约化经营,通过一系列收购活动,把社会分散的力量聚集起来并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强企业在全行业内的竞争力,打造苏州“拳头”品牌。为此,集团探索设立古建保护基金,或是在姑苏区原有的古城保护基金中设立专项子基金,用于古宅修复和活化利用,通过资本赋能,提升香山帮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水平。③深化拓展“香山人才计划”,把并购企业中的“香山帮”匠人加以集结,组建一支技术标准化程度更高、能覆盖各工种的人才团队,为苏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培养一批真正的“大国工匠”。

3.凝聚工作合力,为香山帮非遗技艺传承保驾护航。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是一项既宏大又精微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住建、园林、人社等政府部门和市属兄弟国企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包括各行业协会等在内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①加快推进社会工匠评级资格落地。2019年,苏州园林集团下属企业园林股份公司成功申报了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木作、水作、假山、油漆),并在近两年认定考核通过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46人。但考核认定仅针对本企业员工,不面向社会大众,所以具有一定局限性。作为有丰富经验且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的古建方面领军企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向人社部门争取对社会人才进行评级的资格,为市场上的广大工匠技师提供获得等级认定的新路径,帮助其打通职业发展通道,也为企业吸引人才拓宽渠道。②优化古建项目招投标要求设置,建议市住建等部门在古城保护项目招标时提高专业化门槛,对在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过程中所涉及的传统园林、古建筑修复等项目,不将其简单地作为一般建筑工程项目而直接投入市场竞争,而应要求必须由具备资质和“香山帮”技艺经验的古建技师担任项目经理。针对重点项目,建议借鉴“专利技术单一来源采购”模式,对有“香山帮”大师领衔的项目进行直接发包。同时对古建项目招标中技术标部分进行数字评分并计入总分,形成差异化竞争,并按照市场行情浮动调整古建人工定额标准。③探索建立古建施工企业信用分数评价和应用制度,使资质优、实力强、信用好的企业能够在古城保护项目中脱颖而出、更有作为。

4.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协会和校企合作项目增强企业后劲。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不可能一蹴而就。①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在传统传承关系基础上,建立现代师徒制,以企业大师工作室培养和职业院校企业学院产教融合的传承模式两条线,建立现代传承关系。同时,集团长期以来一直与具有影响力的各类社会组织合作展开课题研究,下一步将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继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合作对接,共同就古建筑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在园林行业的应用、香山帮与文化产业开发等领域开展研究。②牵头建立“香山智库”,整合专家、工匠、企业等力量,为政府机构、社会群众、古建企业等提供服务,引导香山帮相关领域形成向上发展的合力,提升苏州古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5.主动对外拓展,积极利用社会平台打响“香山非遗”技艺品牌。①集团将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与新时代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的合作,深化与浙江、安徽的古建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组建长三角古建联盟,共同在人才培养、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上携手并进。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做好“蒯祥园”的提升与利用,在苏州香山帮文化产业发展上做好文章。②建议苏州牵头开展全省古建行业技能比武,争取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占据一席之地,提升香山帮非遗技艺的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

(作者:魏世震 苏州园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