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飘香,稻谷泛金粮满仓。眼下,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各管理区粮食晒场上堆满了金灿灿的水稻,稻谷圆润饱满,秋风中稻谷的香气扑面而来,晒场上满是种植户们丰收的喜悦。
孙宪东是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区水稻种植户,今年种植的520亩水田,其中250亩参加了高产创建实验项目,采用的是早育、稀播、密植高产技术,从当前销售的一部分水稻测算,亩产已经突破了740公斤,平均单产比去年提升了100公斤。“我现在卖了8垧地的水稻,算了一下垧产合11吨多吧,也就是一亩地打1500多斤粮没问题”。孙宪东高兴地说道。
早育、稀播、密植技术,是在做到水稻适时早播的基础上,将以往每穴插秧6至7株增加到10至12株,并相应扩大水稻种植间距,待水稻分蘖后,增加水稻植株一代穗、二代穗占比率,使比较弱小的三代穗减少,由此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水稻千粒重。
不仅如此,在水稻田间管理上,改变以往种植户粗犷施用叶面肥的模式,通过以叶龄诊断技术为依托,结合水稻生育和长势,利用植保无人机分多次进行精准施肥,进而提升肥料利用率和植株吸收率,为水稻的增产夯实管理基础。借助新技术的应用和种植标准的提升,不仅让像孙宪东一样的种植户品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还为“中国饭碗”装入了更多的优质“中国粮食”。
据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海龙介绍,“今年,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共设立高产创建示范区9个,25块示范田面积一共是5000亩,在收获前我们就对这些高产创建示范地块进行了统一测产,亩产量平均在74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到800公斤,实现了亩增产100公斤的目标,明年我们计划继续扩大示范区面积,以高产创建攻关模式辐射公司46.8万亩水稻实现平衡增产”。
产量的增加带动效益的提升。为让水稻增产增收新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复制应用,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目前正抢抓土壤尚未封冻的有利时机,对水稻育秧大棚基地进行扩建,由于采用早育、稀播、密植技术,增加了每穴水稻插秧株数,由此也需要更多的优质壮硕水稻秧苗作为保障。
今秋,普阳农场有限公司计划改扩建超级育秧大棚800多栋,这些大棚照以往标准棚可多育出满足36000亩耕地所需的秧苗,可为下一年水稻早育、稀播做好充足准备。(崔岩 陆铁男)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