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阵阵稻花香,汗水换来粮满仓。”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老山头乡永龙村十月的稻田,满眼金黄,微风拂过,稻浪翻滚,阵阵稻香扑面而来。稻田里的村民正忙着收割、打捆、装车。辛苦劳作了一年的村民,在忙碌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身边金灿灿的稻田在多年前却是一片白茫茫。
据了解永龙村全村的耕地一万五千多亩,但盐碱地却有两万多亩,村民是这样评价盐碱地的:“每年颗粒不收,草也不长,啥也不长,到年年开春就跟刮沙尘暴一样,还吞噬周边的良田。”可以说让永龙村的村民苦不堪言。
有大专学历,在外闯荡过多年稍有积蓄的邢才,深知盐碱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每次回乡深感家乡发展缓慢,特别是永龙村紧邻肇源县,那边地好水丰,稻米远近闻名,百姓群众都很富裕,但是仅一路之隔的永龙村却是地不打粮、草不育畜,无数的困难给经济发展带来种种掣肘,可以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作为一名党员,邢才深刻的知道一个人富不是富裕,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但是,永龙村一穷二白,区位不具优势、没有企业、土地贫瘠、缺少特色产业等等,除了紧邻安肇新河之外,就剩下连草都长不好的盐碱地,而盐碱地又能用来做什么呢?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耐盐碱的水稻,几乎在一瞬间,他心中的想法就明确了。永龙村紧邻安肇新河,盐碱地集中连片,而且十分平整,只需较少的投入就能进行较大面积的开发,如今,耐盐碱水稻的“东风”已经吹来,于是“盐碱地种水稻”的想法在他的心中酝酿成型。
直到2017年,邢才任职永龙村村委会主任,作为基层组织的一员,发展致富这道难题再一次摆到他的案头。在思量许久、找专家实地踏查之后,他将开发盐碱地的想法告知了村里的所有干部,经过集思广益,得出较为成型的方案,于是将发展思路汇报给乡里。自此,“盐碱地也要飘出稻花香”的事迹就拉开了帷幕。
决定干此项目后,邢才前后4次聘请农科院专家深入盐碱地块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得出可以种植碱地稻的结论。这一结果深深地鼓舞了邢才,他看了不少、学了不少,但他深知改盐碱地没有“一招儿通”,得根据村里土地实情,找到自己的办法。改造盐碱地,急不得,得慢慢来。他没有种植水田的经验,就多次到外地学习水稻种植方法;他不被村民看好,就个人掏腰包,开发第一块盐碱地水田;他缺少改良盐碱地技术,就摸着石头过河,和专家学理论、跟大户学方法,探索出了“先测值、再旋地,抛洒生物改良剂,改水架电选良种”的四步碱地改良法。可以说,这是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拿出来的一整套盐碱地改良方案。
该项目正式启动后,经过一年的试验,总体来讲效果非常不错,盐碱地水稻的口感好、品质优,经过试卖,一斤大米在市场上能卖七八块钱。初次试种的结果给了邢才更大的信心,这种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让邢才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通过总结一年来的经验,他决定要不断扩大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规模。至今盐碱地改稻发展到1000亩,今年好的地块产量在一千二百斤左右,普通地块亩产也接近千斤,已经接近当地良田平均水平。
通过近年来的盐碱地改良,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但邢才从始至终都没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他时刻牢记心头。在乡村振兴方面,他探索出由村集体投入资金改良盐碱地再发包给脱贫户耕种的模式,所得利润归脱贫户所有,永龙村借助盐碱地改良帮扶产业项目对脱贫攻坚成效加以巩固,实现全村脱贫户全覆盖,户均分红达到740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更加坚定了邢才治理修复盐碱地的信心,水稻田是人工湿地,不仅收获了粮食,也收获了好生态。产量有了,邢才下一步将在质量效益上尝试,他引入稻田鸭,稻田蟹,提升立体种养效益,帮助稻农高密度精养,打造生态大米种植基地。稻在水中长,鸭、蟹在稻下游,鸭、蟹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鸭、蟹供饵、遮阴、避害,“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今年乡村振兴项目又落户改良项目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0万,村集体自筹资金80万,用于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及育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邢才说:“有了钱要在原有改良后稻田北侧继续改良1300亩(包括基础设施)净面积达1000亩,在原有育苗基地东侧继续新建育苗大棚10栋,打1个深水井。再有钱就往休闲观光农业方向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立足于为广大民众和游客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和服务,将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进行融合,促进休闲观光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发展。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不长草”到“稻花香”,盐碱地在他手里变了模样。从“不看好”到“大家认”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多了良田、增了收益。面朝碱土,他勇于尝试;多产粮食,他在为村子积淀未来。盐碱地改良一方面把生态环境改过来,另一方面把荒地变成良田,将良田留给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有地种、有粮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董伟 刘志华)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