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黑龙江普阳农场:让学雷锋在青年干部中蔚然成风,也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发布时间:2023-03-06 15:45:06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连日来,黑龙江省普阳农场以“致青春 绽芳华”为主题的学雷锋系列活动,让学雷锋在青年干部中蔚然成风,也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剪裁、烫平、抛光、拼接、粘合、着色……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员创业工作室,7名芦苇画制作爱好者正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创作出他们心目中的雷锋。

林慧一边裁剪一边介绍:“这幅雷锋形象的芦苇画在24寸左右,是以那幅经典的雷锋持枪半身肖像作为参照制作的,寓意着‘接过雷锋的枪’,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现在已经制作了两天,今天就可以完成并放在芦苇画展室进行展出,希望让更多人透过这幅画去感受雷锋精神的内涵。”

“95后”的徐硕看着马上就要做好的芦苇画心生感慨:“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长大的,所以我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伴随着一点一滴的制作过程,我眼前浮现了小时候姥姥讲述的雷锋经历的艰辛与不易,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制作并展出雷锋形象芦苇画是普阳农场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早在正月,农场团委工作人员就通过走访了解广大居民在当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从而制定活动方案,并在农历二月二这天拉开学雷锋系列活动的帷幕。

“‘二月二’这天理发是习俗,但是我们老年人行动不便,排队时间长了身体也吃不消,这义务理发就方便我们不少。”老人刘昌生说。农历二月二这天开展义务理发在普阳农场已经11年了,除了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设点进行集中理发外,还会走进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家中,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理发服务,11年来受惠人数共计2000余人次。

68岁的陈淑英老人老伴瘫痪在床,家庭条件不好,儿女也不在身边,想定期去医院体检都是难事,像这样的老人在普阳农场有限公司有30多户,他们都在这次活动中迎来了医院的爱心义诊。做完检查后,陈淑英老人笑着说:“上门看病免费不说,态度还好,检查也细致,就冲这个,我也得多活几年。”

有了理想信念的灯塔高耸,行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偏航。如今,传承发扬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深刻记忆,它根植于人们内心,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听说团委开展学雷锋活动,普阳派出所的民警自发加入其中,与志愿者们一起向辖区居民开展反诈宣传,共发放传单200余份,接受咨询150余人次,更好地捂住了居民的“钱袋子”。

三月春风暖人心,科技备耕正当时。要想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种植水平必不可少。在团委进行走访时,许多种植户希望开展农技知识培训,于是团委邀请了资深农技专业人员为种植户讲解水稻种植和增产的各种措施技术。“志愿者们为我们培训,指导我们检修农机,协助我们雇工,还帮助缺少劳动力的种植户清雪扣棚,真为我们老百姓做实事,这活动开展得好!”

大棚基地清雪、示范园区清雪、敬老院义务劳动……在农场团委的带领下,机关、管理区、学校、医院、派出所、社区,每一个单位都动了起来,让雷锋精神在普阳农场这片黑土地上蔚然成风。

以青春之名,发时代之声。为了更好地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普阳农场团委还组织所有志愿者举办了青春之我说分享会,互相分享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探讨如何让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

时代在变,雷锋精神永驻。虽然六十年的时光已经逝去,可以忠诚、笃信、担当、进取、斗争、厚德为内涵的雷锋精神依然闪烁着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芒,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激励着每一个人共同书写新时代“雷锋日记”的动人篇章。(芦静)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