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谢洋洋报道)“村史馆在征集老照片旧物件呢,回家咱也找找家里的老照片。”潍坊市奎文区芝尔庄文化广场的石椅上,68岁的谭大爷看着手机上的《今日芝尔庄》报对着张大娘说道,“老高家的孙女去年高考考得不错,评上希望之星了啊!”
春风和煦,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柳枝下,三五老人正悠闲聊天,广场上的交谊舞队正有序地练着,相熟的邻里间热情地打着招呼,孩童们骑着童车欢快穿过⋯⋯芝尔庄社区里生机勃勃,文明和谐,居容居貌整洁有序、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明新风馨香扑面。
回想起二十一年前刚上任的情景,潍坊市奎文区芝尔庄社区党委书记王俊仁表示,那是组织上交付他的一项艰巨任务。当时的芝尔庄乱搭乱建、人心不齐,想要开展工作十分困难,“干不到满月”“出不了百日”的嘲讽言语经常在他耳边围绕。大村治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王俊仁有着不服输的精神,越是难越要上,没少“琢磨”如何长效性地治村。
二十一年来,在王俊仁的带领下,芝尔庄班子坚持经济、文化两手抓,创新治理模式,以文治村,摸索出了大村治理的“芝尔庄经验”。
文明户评选破新局。
想要改变民风、村风,还是得从根本入手。“村里人口多,挨家挨户做工作,一天两户的话,还得跑上三年,不利于有效快速打开局面。”王俊仁创新提出文明户评选,一改过去评选极少数的模式,以“挂牌表彰绝大多数”的评选办法,掀起了全村总动员。
评选制定了遵纪守法、无越级上访、不欠费、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家庭和睦等7条基础标准,只要够上标准,就是文明户。村民对“文明户”这一称号格外重视,活动一开展,村容村貌、民风民俗短时间实现了大改变。垃圾杂物清理自觉了,乱搭乱建的自觉拆除了,越级上访的也少了。首届文明户评选的达标率就达到了70%。
好方法重在坚持,自2003年至今,芝尔庄建立了文明户评选长效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文明户评选方法。现在村民变居民、平房换“上楼”……文明户评选标准也增加了“不扰民,在公共该区域活动时间不超过晚上10点;村民房东要管好承租人,并承担连带责任,按时缴纳各项费用;文明饲养宠物,携犬出户必须佩戴犬链,并由人牵领”等;文明户的评选时间也由过去的一年一评改为按季度评选,提高了评选活动的时效性和贴近性,与时俱进推动芝尔庄新时代文明建设。
文明户评选还明确了奖惩办法,对不符合标准的,视情节轻重,取消一定时限的文明户评选资格。评为文明户的居民则也享受到了奖励,例如按季度发放文明户奖励、子女上幼儿园每月有补贴等等。奖罚分明,也提高了居民积极性,目前文明户率已达99.4%。
创办报纸搭桥梁。
“三千多口人的村,开会组织人员就是一个大工程。”王俊仁说,“上任之初召集村民开会,是新班子联系群众、统一思想的重要手段。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组织会议工作冗繁,参加完会议后村民能记住的有效信息少,更别提深入了解班子意图,一传十、十传百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王俊仁又开始琢磨办法,提议做一张“明白纸”,将上级要求和村委动态都写在“明白纸”上,一是让村民能随时了解村委的工作打算和方向,明白村委的意图,二是白纸黑字的发放,增强老百姓对班子工作的信服度,起到政务公开、监督的作用。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明白纸”初见成效后,芝尔庄于2005年创刊《今日芝尔庄》报,一办就是19个年头。“明白纸”变身为报纸,不仅有上级政策的传达、党委工作的展示,还有了身边好人、健康生活、文艺风采、道德评论等一系列的内容,成了芝尔庄人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形成了芝尔庄的“文化名片”。
“现在的《今日芝尔庄》报除了纸质版还有电子版,更方便了解信息了。”谭大爷介绍说,经常翻阅社区的报纸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
一月一期的《今日芝尔庄》,至今已发行150余期,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数量由过去的几百份增加到了3000份,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按月编撰、排版、印制和发放到居民和辖区商户的手中,为社区和集团架起了沟通桥梁,创新了政务公开、群众监督形式,畅通了上行下达的渠道。
文明正气蔚然成风,精神风貌明显改善,社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芝尔庄社区以创新型的文化治理模式为抓手,以积极向上的文明思想去浸润、感染和引领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村民生活习惯、沉淀了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