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琰 通讯员陈晨 孙志)近日,潍坊市纪委监委制定下发关于的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有效整合监督力量,陆续推出系列措施,紧锣密鼓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着力打通责任链条、查处典型问题、深化标本兼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鸢都”大地生根破土、勃发生机。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全国乡村振兴看山东,山东乡村振兴看潍坊”既是叫响的口号、擦亮的品牌,也是新时代赋予潍坊的责任与使命。为跑好时代的接力棒,该市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深化运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理念,压责任、查问题、督落实,持续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实监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强化政治监督,打通乡村振兴责任链条
“我局抽调6名具有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充实到综合执法科,制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日前,在诸城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反馈监督检查结果后,诸城市发展和改革局对粮食征收中存在的监管职能弱化等问题实施彻底整改,取得明显效果。这是潍坊市纪检监察机关以具体化常态化政治监督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的一个缩影。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潍坊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首责,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将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提级监督、调研督导、明察暗访、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推动各级各部门把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昌乐县纪委监委扎实推进提级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农村“三资”管理、农村供水项目等方面问题211个,运用‘码上监督’收集问题线索152条,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8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高密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织联合夏庄镇纪委针对一线走访发现的某村党支部副书记管某某相关问题线索,启动团队办案机制,迅速查明问题,管某某因违规对村集体资金坐收坐支、未按规定向群众公开有关支出等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今年以来,高密市持续优化基层监督力量、探索监督“码上清”平台、制定《村(居)监督小组履职清单25条》、设立“清风驿站”,着力发现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扛牢“监督”首责,潍坊市纪委监委将持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等重要工作纳入政治监督台账,整合运用基层监督力量,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明确监督重点,强化日常监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措施落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食品企业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撑。工作中,寿光市纪委监委以此为切入点,选取部分预制菜企业、项目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成立8个联系护航组常态化包联走访,面对面了解诉求,点对点解决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解决影响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针对预制菜企业融资难问题,督促发改、金融监管等部门制定具体方案,累计为18家企业提供支持资金2.8亿元。其中恒兴万亩渔业产业园项目仅用三天就办理了利率优惠贷款500万元,真正将护企‘连心桥’搭好搭实。”寿光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精准把握重点,坚决纠治一批突出问题
日前,潍坊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一则消息: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西清池股份经济合作社原党支部负责人牟会明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经查,2016年至2022年间,牟会明利用职务便利,在棚改安置面积补偿、支付搬迁费、工程发包、合同签订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先后10余次违规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26.5万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微腐败”离群众最近,对群众危害也最深,严重侵蚀群众获得感。“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必须要拿出“长牙齿”的硬措施,对有关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惩治、绝不姑息,释放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潍坊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谈到,对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和“回头看”,通过挂牌督查、提级办案等方式,严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侵吞集体资产的违纪违法行为。其中,潍城区纪委监委围绕“发现-查处-整改-治理”主线,积极开展下沉式、调研式监督,及时发现、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先后开展实地走访27次,察访街道、村居、配餐公司、项目、企业等57家次,发现问题19个,提出意见建议3条,主动约谈3人次。滨海区纪检监察工委结合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深入查究背后潜藏的党员干部责任落实、纪律和作风问题,针对个别村水耗过高、加重村集体和村民负担问题进行立案查处,对相关4名责任人进行处理,并督促该村及时对漏水点进行封堵,保障村民切身利益。
乡村振兴专项整治要瞄准民生“小切口”,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诉求有人管、利益有人护。为进一步促进专项整治走深走实,潍坊市纪委监委认真梳理日常监督、信访举报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利用“室组地”联合办案制度机制,定期筛选乡村振兴典型问题线索交办督办,提高案件查办质效。去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00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22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35人,公开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0批32起43人,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反应强烈的顽瘴痼疾。
实践中,临朐县纪委监委将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纳入全县“十大问题集中整治”重点领域,督促各牵头部门按照重点任务逐项开展整治。其中,查处辛寨街道王家楼村违规向本村15户申请宅基地的村民收取费用问题,涉及资金29.9万元,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昌邑市纪委监委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为主要抓手,去年以来立案查处涉粮领域违纪违法案件7起,党纪政务处分7人,组织处理4人,采取留置措施3人,追缴资金及挽回经济损失331.08万元。其中,查办的金谷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腐败窝案,该公司前“三把手”均被查处,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案件查办的力度之大,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护航乡村振兴和群众利益的决心之坚。
“从查处的具体案例看,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仍需警惕。”潍坊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聚焦乡村振兴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项目和环节,加强与农业农村、审计、财政等部门协同联动,畅通问题反映渠道,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持续打通乡村振兴堵点。
让好政策落地生根,群众才有获得感。近年来,潍坊市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虚报冒领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农村供水保障等工作重点,通过列出问题表现、制定任务配档表、强化监督检查等手段,切实提升整治实效。围绕农村饮水安全,组织3个监督检查组,带着问题下沉一线开展监督,发现供水保障不到位等7类50个问题,并集体约谈市县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16人次,推动问题整改到位;组织农村电价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发现问题817个,处理25人,退回违规收取电费168万元……工作中,该市纪检监察机关注重采取群众点题、开门征集、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问诉求、化矛盾、解难题,充分发挥监督“探照灯”“显微镜”作用,利剑直指“蝇贪”“蚁腐”,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专项整治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着眼标本兼治,持续巩固拓展监督成果
日前,潍坊市纪委监委驻法院纪检监察组督促市民政局针对虚报冒领养老和低保补贴资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排查整改。为检验整改成效,该派驻组开展“短平快”式专项监督检查,深入8处镇街园区,发现问题6个,并督促完成整改。
这是该市纪委监委开展“回头看”行动巩固监督成果,构建监督闭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潍坊市纪委监委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课题,紧盯惠民政策落实、民生兜底保障等问题,把整治整改与完善制度、促进治理相结合,推动监督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小微权力”监督,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寒亭区纪委监委制定《关于禁止村干部承揽或插手本村工程项目的通知》,明确4种试用范围、10类禁止行为,编制41项正面清单和38项负面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清单+流程图+公开”的方式,为村干部履职立规矩、划红线,实现“小微权力”监督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激活基层监督资源、健全基层监督网络是夯实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的治本之策。“我们去年就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监督力量整合衔接的意见(试行)》,将村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县镇纪检监察组织在村设立的联络员、监督员、廉情员等工作力量进行有序整合”,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这一做法让多角度的监督探头有效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搭建起全面覆盖、规范有序、贯通联动、务实高效的村级权力运行监督网,有力推进监督全方位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实现村党组织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2349人,建立村监督小组4745个,村级监督力量围绕集体资产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开展监督检查14851次,整改问题6990个,乡村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街道把我们村作为试点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水损降低了,现在村里每月能节省3000多元钱水费,村民都享受到了实惠。”潍坊市经济开发区孙家村党支部书记于新才说。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该区纪检监察工委针对“走访式”监督中发现的农村供水管理不规范、自来水水费过高问题,下发《规范水利站管理体制的纪律检查建议》,督促完善供水管理、水分收缴和监督机制,同时推动10个村居列入区级水管网改造计划,农村群众自来水费降幅达37%。
纪检监察建议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有力武器,在乡村振兴领域也有做实以案促改、深化标本兼治的功效。潍坊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查办案件和以案促改作为着力点,深入剖析问题背后原因,找准体制机制“症结”,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导检查等方式,督促部门健全制度机制,促进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近年来,全市聚焦乡村振兴领域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4份,督促整改问题396个,完善制度机制80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我们要立足监督主责,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将监督融入基层治理,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执纪问责,通过跟进督促等多种方式,推动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更好巩固监督成果、维护群众利益,护航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潍坊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