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潇 王琰报道)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禹王湿地作为全国最大的袁隆平海水稻种植基地,是天然“湿地碧玉”和重要“潍北粮仓”。近年来,寒亭分局按照潍坊市局生态警务总体部署,构建起以“红蓝绿”生态联勤党支部为引领,“红色110网格”、“种福田”巡逻队、“青荷工作室”为基础的多元化生态治理新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寒亭特色的生态警务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红蓝绿”生态联勤党支部。
寒亭分局将党建“红色基因”融入“藏蓝警队”和“绿色警务”,成立“红蓝绿”生态联勤党支部。严格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实行“1+6+N”工作模式,即公安常驻,农业、环保等6个部门轮值,公益组织、志愿者等民间力量深度参与。各联勤单位每日轮值、每周联合巡查、每月联勤会商、每年研究制定生态领域联合执法计划,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现了“提升治理效能、严格执法监管、服务生态建设”的工作目标。
坚持生态联动,组建“种福田”义务巡逻防控队。
寒亭分局通过组建“种福田”“引黄济青”和警务助理三支巡逻队,形成了“群众吹哨、民警报到”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辖区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民警联系处理。并在禹王湿地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设置高清视频监控探头95个,形成对重点时段路段的全覆盖监控网络,实现了湿地治安要素的信息化管理,切实守护好万亩海水稻田。累计抓获非法捕猎濒危野生动物犯罪嫌疑人9人、盗窃水稻嫌疑人6人,预防制止非法捕鸟捕野兔案件35起、野外违规用火200余起。
坚持网格治理,绘制生态治理要素“一张图”。
针对湿地地域面积广、民警接处警耗时长等难题,寒亭分局依托“红网治村”体系,将辖区划分为41个“红色网格110”,将“万亩海水稻等粮食资源、湿地河流等自然资源、村居社区等社会资源、网格员和义务巡逻队等群治资源”上图标记,实现了一图指挥、一图展示、一图响应。网格员接到警情联动任务后,先行到场开展保护现场、调解疏散等工作,并向民警反馈情况形成工作闭环。机制运行以来,处警平均时间缩短了75%,辖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了15%、21%,真正用党建小网格带动了社会大治理。
坚持多元共治,成立“调解联盟”和“青荷工作室”。
寒亭分局在联勤站成立“调解联盟”,聘请7名在辖区内有威望和公信力的警务助理和村干部担任调解员,配合生态警长共同参与农业生产方面的矛盾纠纷化解。协同寒亭法院和高里街道建立生态法庭调解室,按照“定时+随需”模式,每周派驻法官集中调解案件,真正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积极培育生态警长后备人才,打造培育实践基地“青荷工作室”,让青年民警成为守护生态粮仓的生力军,为服务保障生态农业积极贡献公安力量。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