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林甸县:多措并举、多点开花 引燃产业振兴动力引擎

发布时间:2023-09-21 14:48:18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黑龙江省林甸县始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重要部署安排,坚持将产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以健全促增收机制为中心点,以扩大种养基本盘为主攻点,以纵向贯通产加销为突破点,以横向融合农文旅为发力点,打造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规模发展、产业融合、市场引领、机制长效的县域产业帮扶模式。截至去年年底,我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504元、13939元,增速分别达到13.8%、21.8%。

突出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产业帮扶核心支柱

依托农业大县传统优势,立足技术规模现有基础,精心定位奶牛产业为县域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群、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等措施,推动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幅度提升帮扶作用。精准投放2.09亿元,实施了奶牛资产收益和奶牛牧场扩建项目,每年按投资额的6%(疫情期间按4.5%执行)收取收益金,累计收益280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源头活水。创建了“政府+金融部门+奶牛牧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4+”奶牛牧场帮扶模式,脱贫户、监测对象自筹1000元,规模奶牛牧场贷款1.8万元,合伙购买奶牛1头,政府按银行基准利率给予贴息,带动4000余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年增收约1000元;为脱贫户、监测对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5445.3万元,乡镇和畜牧局组织指导脱贫户、监测对象利用这部分资金购买奶牛,与经营较好的规模牧场签订协议合作养殖,牧场每年按照购牛资金的一定比例返还收益金,带动1300余户脱贫年均增收2000余元。

突出农旅融合,着力推动产业帮扶强筋壮骨

持续拓展和挖掘生态涵养、休闲体验等农业特有功能,促进文旅与生态、体育、休闲、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找到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抓住四合乡联合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契机,开辟了博艺苹果、韩国草莓、盆栽弱碱油桃等特色采摘园,建设了垂钓露营、玉米迷宫、莲池观鱼等旅游设施,增设了马拉爬犁、雪地碰碰球等新颖旅游项目,建成了集自采、自做、自食为一体的集装箱民宿,形成了集“特色采摘、垂钓露营、民宿旅游、农事体验、劳动研学”于一体的田园旅游综合体。成立了猛犸源旅游服务公司,依托温泉旅游,开展深度合作,嫁接资源要素,拓宽推介渠道,形成优势互补,打造出从“池子”到“园子”再到“屋子”的多元乡村旅游特色品牌。2021年7月份以来,四合乡累计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年收益500余万元,辐射带动93名农户人均年增收近4000元。

突出产销贯通,着力建设产业帮扶消费终端

将打通帮扶产品销售渠道作为关键一招,精心搭建“四个平台”,让“买买买”巨大潜力变成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大动力。一是搭建推荐平台。严格扶贫产品推荐标准程序,推荐帮扶企业35家、帮扶产品134个。二是搭建合作平台。成立了全省首家扶贫产品协会,坚持聚指成拳、抱团发展,切实做到集中对外推介、集中组织货源、集中面对市场。三是搭建推销平台。成立了全市首家消费扶贫专馆,推介我县“大而美”“小而精”“特而优”的农副产品300余种,开展直播带货500余场,上架832平台农副产品1097余款,在京东集团电商平台开设“林甸特产馆”店铺,有2家企业入驻国铁商城;引导预算采购单位主动参与,与中国贸促会、北京市公安局、大庆市税务局等500多家单位建立长期采购关系,目前,林甸帮扶产品线下线上累计销售超2亿元,2023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四是搭建帮扶平台。帮扶产品协会会员企业拿出销售额2%至3%建立由乡村振兴局和帮扶产品协会共同管理的账户,在严格监管下设立帮扶基金,累计发放68.06万元,惠及618个急需帮助的脱贫家庭和突发困难家庭。

突出品牌引领,着力筑建产业帮扶知名地标

坚持将品牌化发展作为帮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围绕“特”“精”“优”“绿”持续发力,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依托帮扶产品协会,在产品开发、包装设计、质量管控、产地溯源、市场营销、诚信经营等关键环节全程把控,借助贸促会定点帮扶项目资金完成了“林甸大米”和“林甸木耳”包装制作,已有9家大米生产企业启用“林甸大米”地理标识,润琦有机糯玉米和小熊掰掰速冻鲜糯玉米果肉两款产品获得“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使用权;成立了林甸首家东升绿化养护公司,通过了帮扶车间认定,接下了大广高速、萨尔图机场绿化养护任务,为务工人员购买保险,专车接送,按月发工资,“林甸县绿化养护工”劳务品牌荣获黑龙江省创业创新大赛劳务品牌选树优秀奖。

突出社会参与,着力凝聚产业帮扶工作合力

持续加强与中国贸促会的紧密联系,结成帮扶“缘分”,引入社会力量助力产业帮扶。争取160万元帮助宏伟乡、红旗镇、四季青镇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争取20万元解决了永胜村购买耕种机械资金不足问题,为村民节省支出6万余元;争取30万元为新民村购置挖掘机等防洪排涝设备,村集体节约4万元;争取45万元为新民村建设大棚,培育9名致富带头人,帮助宏伟村肉鹅养殖发展3名合伙人,吸引投资460万元,村集体增收9万元,养鹅户人均增收1000元;建设木耳大棚5座,解决12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创收7万元;在上海进博会配套论坛上展示林甸特色农产品,与京东、832、本来生活等电商专题对接,推动生物基新材料碳中和生态经济产业项目在林甸落地;对乡村振兴干部、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等开展电商、农业培训470余人次。

突出自力更生,着力建造产业帮扶庭院基地

通过政府引导、分类实施、示范带动,鼓励引导农户发展鲜食玉米、绿色果蔬、宿根花卉等种植和畜禽养殖,将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变成“聚宝盆”;2023年,全县共有31个村大范围发展庭院经济产业,挖掘庭院可利用面积4124.45亩,实际利用3481.22亩,利用率达到84.40%,带动5020户农户增收;全县各乡镇全过程规划、推进庭院经济购苗、培育、销售等工作,林甸县四合乡重点推进学田、联合、合胜、丰田、永乐5个村599户村民发展庭院种植,其他6个村422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庭院养殖,有劳动能力、有种养意愿的脱贫人口和监测户基本全部参与。同时指导各村选择品种,联系订单,向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和机关单位推销本村农产品。(刘志华)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