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会东高帽 穿在身上的“非遗”

发布时间:2024-01-15 15:34:2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彝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多样,配有大量银饰和刺绣,具有民族独特的美。在会东,彝族高帽是彝族女性佩戴的一种特有的民族服饰,在彝语中叫做“奥索布迪”,意思是缝制的高帽。

目前,会东彝族高帽服饰艺术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平常生活中,高帽因为制作工艺复杂,高而偏重等多方面原因,平时很少佩戴,当地彝族妇女多用彩色毛巾包头替代,但每逢佳节喜事时,这些彝族服饰必是彝族同胞身上最“惊艳”的民族印记。普成美在会东经营着一家少数民族服饰工坊,她的工坊在2023年评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工坊,她自己也是非遗传承人。走进店里,各种彝族服饰琳琅满目,前来选购的彝族群众也不少。

会东市民海江艳告诉笔者:“要过年了,我带我家侄女来选一套彝族服装,我们平常的时候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节日的时候,都会穿上彝族服装,这个是我们的传统服饰,也是我们的民族特色。”

普成美22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学习彝族服饰的制作,据她介绍,一件彝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有织布、刺绣、裁剪、缝制等多道工序,经过多年的发展,彝族服饰将汉族的挑花工艺融入其中,一般刺绣山茶、牡丹等图案。衣服前襟刺绣底色为红色,前襟和袖口上用多色彩线缝制线条,盘扣为羊角造型,下身配以百褶裙,整个服饰不仅保持了传统风格,还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元素,展现了古朴自然之美和多元变化之美。

对于普成美来说,20多年的针脚穿梭磨炼出的不仅是一颗独具创意的匠心,更是一种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她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奥索布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中,让这些技艺后继有人。

非遗传承人普成美说:“这个工坊,现在大概有二十八九个人,平时在做衣服的过程中,我也加强对她们的培训,在培训中发现对彝族服饰感兴趣、技术好的人,就重点培养,让我们非遗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后继有人。”

近年来,会东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多措并举,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力度,打造会东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目前,会东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5个、州级非遗项目9个、县级非遗项目17个。在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会东县文化馆馆长鲁德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人才梯队、培育特色品牌,持续做好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创设、申请一批具有会东特色的非遗产品商标,有规划地推动非遗产业更加市场化发展,打造具有地标性影响力的会东非遗品牌,通过非遗与现代的不断碰撞融合,焕发不一样的文化活力。”(文/图王舒燕 王佳友)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