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贺信精神,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2024年5月15-19日,由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共同承办的2024“黄河风采 天地之中”沿黄九省少年儿童校内外教育协同创新研讨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成功举办,共有超过600位校内外教育管理者、教师代表参与现场交流。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苑立新代表主办方对来自沿黄九省和全国各地的校内外教育同仁表示欢迎。苑主任指出要发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各自优势和作用,要丰富校内外课程和活动中的本土元素,要持续加强学校之间、校内外之间的教师交流、学习和借鉴,要依托沿黄九省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在地文化资源优势,汇聚校内外优秀教师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环境。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苑立新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林亚表示,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学校教育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将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要不断培养学生具备有趣的灵魂、高贵的品位,拥有对世界永葆好奇的探索精神,发现自然科学中隐匿的关系与规律,具备整体看世界的视野、观念和方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追求。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林亚
河南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会云提出,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作为省妇联直属机构,是河南校外教育的主阵地、主力军、排头兵,要责无旁贷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扛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
河南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会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普及《黄河保护法》,助力少年儿童深入了解黄河、传承黄河文化、增强黄河保护意识,水利部普法办、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将共同主办“少年黄河说”系列活动。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苑立新,河南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会云,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政法局二级巡视员归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马爱梅,河南博物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福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薄存旭,郑州市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任璐共同上台参与启动仪式。
“少年黄河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以《对黄河文化的生态意涵与国际传播》为题进行分享,他提出黄河文化的生态意蕴既在于黄河拥有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生态景观,还在于以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所赋予它的时代意涵。不仅要重视上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文化、中游地区的生态农业文化、下游地区的生态工商业文化等表现形态,还要关注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国家公园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实践和生态农牧业新经济业态等实践形式。这些都构成了我们进行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与机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薄存旭以《黄河文化的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为题进行分享,他提出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需要从区域文化资源育人上升教育强国战略上的文化育人。要聚焦黄河文化的核心要素,从精神、制度、物质、行为、技术和符号等不同角度和维度,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融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推进黄河文化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开发和实施高质量的黄河文化育人课程,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薄存旭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新时代校外教育发展,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校内外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推动黄河流域教育工作更深层次的交流,形成校内外教育协同育人互动合作的长效机制,并在交流中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扛稳教育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